雅茗居茶叶论坛
 

脏腑阴阳辩证具体表现症状表 中医诊断

脏腑阴阳辩证具体表现症状表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

脏腑阴阳辩证具体表现症状表

 

 





























































 




 


 


阳证和阴证


阳证指病变表现为: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火热炽烈,阴液耗伤等病证。


阴证指病变表现为:阳气不足,机能低下,阴气偏盛,寒象明显等病证。



面色红赤,躁动不安,舌红,苔黄燥或黑燥。



面色苍白或暗淡,神情萎顿,倦怠少语,舌淡胖,苔白润。



语声重浊,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气喘。



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息短促。



 恶热,心烦,渴喜冷饮,腹胀满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



皮肤灼热,腹部硬满拒按,脉数有力。



四肢清冷,腹软喜按,脉沉弱微细无力。


虚症


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头晕耳鸣,心烦,遗精,脉细数,舌红。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频,或有喘咳,身肿,脉沉弱无力,舌淡胖。


 


 


 



 



 



 



 



 



 



心阳虚:心悸气短,或有心胸憋闷,畏寒肢冷,面色少华、虚浮,舌淡胖,脉微细。


 心阴虚:心悸易惊,失眠或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肺阳虚:咳喘无力,气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声嘶,形体消瘦,潮热骨蒸,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脾阳虚: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阴虚:腹胀纳少,食后加剧,大便干结难解,形体消瘦,肌肤干燥,手足心热,口干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无力。


 



胃阳虚: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饮食,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胃阴虚: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心烦,口干多饮,大便秘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舌体瘦少,脉细数。


 



肝阳虚:胸胁牵引作痛,或涉及少腹**,得温稍缓,遇寒更剧,形寒肢冷,干呕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细。


肝阴虚:头晕耳鸣,两目昏花,面部烘热,胁肋疼痛或有灼热感,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肾阳虚:腰膝痠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头目眩晕,易疲倦,面色苍白或黧黑,或有阳萎、白带多而稀白,性欲减低,下肢浮肿,苔白滑,脉沉弱。


肾阴虚:腰膝痠痛,眩晕耳鸣,阳强易举,经闭或崩漏,形瘦潮热,心烦盗汗,失眠多梦,颧红,五心发热,口干咽燥,溲黄便干。


 



 


 

TOP








表(二) 八綱辨證


 
















































八綱分類 陰/陽 解釋
1 表證 表證主要由外邪如風及寒等引起
2 裏證 裏證主要由體內失調如臟腑失調等引起
3 寒證 寒證主要表現為面色淡白、四肢寒冷、惡寒、尿清或便濡﹝大便質軟﹞。這些症狀都與非亢奮性生理功能有關。
4 熱證 熱證主要表現為面色紅、發高燒、惡熱、尿黃或便秘等。這些症狀都與亢奮性生理力能有關。
5 虛證 體質虛弱、疲倦、氣短、聲低息微、頭暈等均顯示虛證的問題,這些症狀常與正常功能不足有關。
6 實證 實證常表現為行動重墮、聲高息粗、疼痛拒按﹝按時疼痛﹞,這些症狀與外邪過盛或代謝廢物的積聚有關。
7 陰證 陰表現的總綱,包括裏、寒及虛證。
8 陽證 陽表現的總綱,包括表、熱及實證。

TOP







表(三) 身體陰及陽的症狀


 



























身體症狀

 

陽的症狀 陰的症狀
面紅、發熱、熱感、躁動不安 面色淡白、精神萎靡、冷感、肢冷、倦怠無力。
聲音 呼吸氣粗、口乾、口渴 聲細、胃口差、口淡,不口渴
排泄方面 大便秘結、矢氣惡臭 小便清長
舌質紅絳、苔黃或黑 舌質淡白胖嫩
脈象 脈浮數、洪大、滑實 脈沉遲、虛弱

TOP

辨證論治的重要


 


辨證﹝將病人失調的問題分類﹞對中醫治療非常重要。如上例所示,虛熱及實熱兩者均表現為「熱」的症狀,分辨兩者的不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實熱會表現為發高燒等高熱症狀,而虛熱則表現為什後潮熱或發低熱等。實熱的脈象會顯得快﹝數﹞而有力,而虛熱的脈象則會顥得快而細。

TOP

中藥及其陰陽特性


 


此外,中醫亦根據中藥不同的性質及味道,及按其陰陽的特性,將中藥分類及分析。寒及涼的性質屬陰,溫及熱性的中藥屬陽;陰藥的味道包括酸、苦及鹹,陽藥的味道包括甘及辛。陰陽的理論亦描述了中藥的作用,具有升浮性質的中藥屬陽,而具有沉降性質的中藥屬陰。辨別失調的地方﹝辨證﹞及選擇合適性質、味道及作用的中藥﹝論治﹞對中醫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透過這些簡單的步驟,中醫維持了人體的平衡及健康。

TOP

 


治療方面的應用


 


恢復陰陽的調和是中醫治療最終目標,而中醫的治療策略乃補其虛﹝即補充不足的地方﹞及瀉其實﹝即消除過盛的地方﹞。當其中一方表現過盛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時,治療便以消除過盛的地方為目標;但當其中一方表現不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時,治療則旨在補其不足的地方。如果過盛及不足同時發生,則補瀉的方法都需要。

TOP

阳化气,阴成形


 


    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TOP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