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樟篡茶香----邹家驹

樟篡茶香----邹家驹


《合长一块的蒙自山茶(C.henryana)和五柱茶系大理茶(C.Taliensis)》



樟篡茶香






广东佛山的三醉斋友 “快乐的心”发来一封信,其中有:





邓书(指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邓时海">邓时海ersonName>先生的《普洱茶》一书)玄而又玄,对普洱的晒青制法也没搞清就大写一通,连杀青工序都省了,我今年二月去茶山根本没法制出他说的古法普洱。





普洱四香说法也“是可忍,孰不可忍”。茶香最好, 如果有樟香才算好,干脆煮香樟木喝。这次上山我发现勐海台地樟树多。老茶山老茶树周围倒没有。不知樟茶混生结论他如何得来?又说兰香是樟香和青香混合陈放变化而来。那大叶种普洱又有什么好。我喝过很多茶都有兰香。今年在茶农处喝的新制毛茶也有。他真不应想当然。





请您有空能给我一封emailhyh197204@hotmail.com).并请您来佛山能到我这里指导一下,品品我纯纯的老树茶(有班章,易武等十几个山头的)。谢谢!





此致





敬礼









回信






快乐的心:





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和信任。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邓时海">邓时海ersonName>先生的《普洱茶》出版发行后,我曾计划写一篇有关樟树和茶树关系的文章,因忙于其它事情,一直没有动手。你的来信促成了想法的实现,我暂时把手头写作的“漆油茶”停一停。E-MAIL就不回了,在博客里公开回复,以便茶友看看,提提意见。我的生物学知识有限,不妥之处,请茶友帮助修改。





樟树攀茶树,茶叶出樟香,涉及到樟树与茶树之间在植物谱系上的亲缘关系问题,我们不得不跟随《普洱茶》走进枯燥的植物分类学。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后,生物分类学结束了用几个性状来划分和排列植物类群的机械分类时期和简单以植物相似性程度来决定植物排列的“自然”分类时期。达尔文开始的寻找类群谱系发生关系和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指导人类进入以系统发育为标志的生物分类系统时期,换句话说,就是依据植物形态的演化趋势来决定植物类群的位置和亲缘关系。





达尔文在研究和确立进化论的过程中发现生物有一个普遍而又有趣的现象:物种间相容性和排他性的强弱取决于类群间的亲缘程度。关系越近越相容,关系越远越排斥。物种排斥的对象在英语中称为foreign body(异物)。异者,非己也。走在茶马古道上,有一个赶马人告诉我,椿树是王,砍一枝钉进其它树里,一准令其枯死。植物的生长机能一方面会对异物,如树汁、气味、花粉等等进行天然的排斥,另一方面会自然接纳有亲缘关系的同类,如嫁接、花粉受精、基因组合等。恩格思在《反杜林论》中高度赞扬达尔文的论述:保留是物种演化过程中遗传的显现和变异是物种演化过程中适应的显现,认为《物种起源》揭示的物种演化规律是进化论中最精彩的一页。显而易见,保留存在于排斥中,变异发生在接纳中。遗传对异类固有的排斥性和物竞天择中物种对同类的接纳却有一个共同点:维系本族类的特性发展。变异或演化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环境和不同性状的参与。不同性状来源于相同的亲缘圈子,不同性状或基因不可能从关系较远的类群中获得。亲缘关系的相容、接纳、凝结和组合演化,是特定物种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克敌发展和保存物种特性传宗接代的本能。我在云南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西面的邦马山原始森林里拍到一棵野生茶树,是蒙自山茶(C.henryana)和五柱茶系的大理茶(C.Taliensis)合长一块的。它们能够联生共长,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科。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吴征镒">吴征镒ersonName>先生被子植物谱系排列的八纲分类系统中,樟树列到了木兰植物门下的第二纲樟纲,系列为樟亚纲(亚纲系列号No.6)——樟目——樟科(科系列号No.11)下的族2,而茶叶则列为木兰植物门下的第八纲蔷薇纲,系列为五桠果亚纲(亚纲系列号No.31)——山茶目——山茶科(科系列号No.137)——山茶亚科下的族3(山茶族)。从谱系分布来看,樟树和茶树所处的位置相隔十万八千里。云南勐海县的毛叶樟高515,生长于海拔11001300的疏林或樟茶混生林中,枝、叶含芳香油,有醛酮类、桉油素、菲兰烃、单萜烃等多种成分,并含樟脑。茶叶极易吸味串味,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茶叶吸味串味是在失去生理机能、失去生命变为干茶以后的事。勐海除普洱茶外,还生产滇绿和红茶,如鲜叶中固有樟香基原,为什么不从滇绿和红茶中散发出来呢?桂花周围的植物群,没有那一株会吸纳桂花浓郁的香气,变为亚桂花植物。因为樟树和茶树根系交织连理又共享一个生存空间,喝普洱茶喝出了樟香味,也到是个奇事。那一天胃口变了,砍去樟脑树,广植桂花,又可以喝上桂花普洱茶了。届时普洱茶世界会再增多一个时髦词汇:“桂普”。



举个例,茉莉花列为木兰植物门下的第八纲蔷薇纲——石南亚纲(亚纲系列号No.33)——安息香目——安息香科下的山茉莉属。黄淑美在《安息香科的系统位置及地理分布》中认为:安息香科与山茶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故被认为它们共同起源于山茶科的祖先类群。1997年,Takhtajan根据Copeland于1908所做的结论,进一步认为安息香科(和山矾科一起)是柿目最原始的成员,亦最近于山茶目。按《普洱茶》的道理,在茶园里套种同属于蔷薇纲、又与山茶科相近的安息香科下的茉莉花,更有亲缘条件直接自然生产茉莉花茶了,而我们茶人却年复一年,笨拙地用茉莉或其他花窨茶,因为我们在奇妙的植物世界里往往逾越不了虽然只有一步之遥的差异。







普洱茶缘何钻出樟香?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处查阅资料,却找不到科学根据。困惑中见到民国时期《云南行政记实.7》中一段中央茶叶贸易公司与思普沿边樟树相连的字样,或许最终找到了不是线索的线索。





抗战初期,云南地方金融恶化,通货膨胀,税源枯竭,财政入不敷出。地方政府意识到,如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征税范围和标准,民力不支,经济萎缩,于是走上了开办地方国营企业的路子。矿产是云南经济的支柱行业,财政厅属下有云南矿业公司、云南钨砂公司、滇北矿务公司等六、七家实业公司。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产业涉及到纺织印刷、五金电器、水泥水电、盐业火柴和兴文劝业两银行。林业上财政厅出资发展了茶叶和樟树两个项目,农业上投资开发了蒙自草坝和文山架衣坝两地的数万亩沃野平原。





《云南行政记实.7》中有关云南林业的一段文字:






旧时的文章不打标点符号,遇有集合名词条栏空间不够还会另开一行,不了解背景往往容易发生误解。我们来为这一段文字打打标点符号:





次则林业。本省思普沿边产茶素丰,原为出口大宗。以经营此业者皆墨守陈法,不能随时改进,致为印度日本产之所充销而销额逐渐减低,不亟求改图终不能舆人竞争而归于淘汰。当于民国二十六年由财政厅委派专员前往国内外著名产茶地区悉心考察,于种植采制诸法均已得其要略,就车里、南峤、倚邦等处设茶业试验场,着手种植,以期增加产量、改良制作、保持固有权利,现舆中央茶业贸易公司合办。思普沿边樟树亦多,现由钨锑公司就地设场制造樟脑,并推广樟树种植以求产量增加。



这样打标点符号,茶叶生产与樟脑生产各行其道。茶业正谋求与中央茶业贸易公司合办,勐海已有的樟树落实到钨锑公司负责就地设场制造樟脑,并推广樟树种植,关系是清楚的。





换一种方法打标点符号:





(略)………..当于民国二十六年由财政厅委派专员前往国内外著名产茶地区悉心考察,于种植采制诸法均已得其要略,就车里、南峤、倚邦等处设茶业试验场,着手种植,以期增加产量、改良制作、保持固有权利现舆。


中央茶业贸易公司合办思普沿边樟树亦多,现由钨锑公司就地设场制造樟脑,并推广樟树种植以求产量增加。





这样打标点符号,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央茶业贸易公司已经同樟树搅到了一起。但这样理解有几个矛盾:一是上一段句子里的“现舆”两字没地方安置;二是“亦多”两字过于勉强;三是中央茶业贸易公司已经在为钨锑公司合办思普沿边樟树了,没必要再让钨锑公司去推广樟树种植。





民国27(1938)元月,云南省财政厅呈准筹设思普区茶业试验场,暂由库款项下拨付新币四十二万元,划拨南峤荒区为第一场、车里南糯荒区为第二场,并委派白耀明(字孟愚)负责建场。是时勐海到昆明有一个多月的路程,从中茶公司的业务安排中看不到与樟树有关联的活动。民国27年夏,经济部为开发农产,增加资源,建设西南经济起见,有开发新茶区之命,饬由中国茶叶公司负调查计划之责,九月下旬,中国茶叶公司派郑鹤春与技师冯绍裘入滇,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席缪云台">席缪云台ersonName>先生,建设厅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西林">张西林ersonName>先生作初步之商讨。十二月初,中茶公司总经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寿毅成">寿毅成ersonName>先生,由渝飞滇,组织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于十六日开始办公。计划於顺宁、佛海两地各设五千箱机制实验茶厂一所,从事制造外销红绿茶。从时间顺序来看,中茶公司未到云南前,钨锑公司已经在进行樟脑生产了。





希望《云南行政记实.7》中有关云南林业的这段文字不是普洱茶被樟香笼罩的原始出处。







普洱茶不是香水,却有了千香百味。回味一段往事,不知能不能悟到点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去广州交易会,摊位的对边是福建省分公司和厦门支公司。大交易会结束后小交易会开始,剩余的茶叶样品换来换去。福建的同行换给我的有色种、水仙、大红袍、铁观音等等。喝了几年,我牢牢记住了福建传统乌龙茶那泛黄的汤色和总体方向大致的茶香茶味。九十年代当了老总,广交会不去了。茶友送来一些台湾乌龙茶,谓几千元一小筒,香之奇,汤之碧,我却糊涂了,一会荷花,一会兰花,香昏了头,最后还来了高不可攀的贵人。传统乌龙茶半发酵,程度在40%左右。眼前清汤绿水,真发酵过半了吗。婴儿时,保姆无知,几次量的阿司匹林一次喂给我,伤了胃壁,对绿茶的刺激性特别敏感。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喝了几次新式乌龙,胃可是不舒服。我不是乌龙茶的行家里手,感觉哪儿有点不对,却又说不出来。一个福建的茶友告诉我个中的奥秘。台湾茶叶在品种上同福建茶叶有差异,若发酵到40%,叶边会焦干萎缩,开汤后在杯中的视觉表现不佳,因而台湾乌龙一般轻发酵,程度在1618%。我恍然大悟,九十年代初去台湾比赛桥牌,专门跑到阿里山看茶叶生产,尽管阿里山天高气爽,茶叶加工过程却还使用空调设备。台湾茶叶品种不同,发展中自成一体,有它自己的道理。福建乌龙茶也应该经历过16-18%甚至10-12%的实验,却在几百年的实践中选择了40%。我相信,40%不是制茶人而是茶客的味蕾、胃囊和身体舒适程度做出的选择。台湾人重视茶叶的文化属性,更懂得利用行政资源推广产品。出几本书,蹭张元首合影,策划一个同国家要人的握手,通过调整中国官员的口味来改变市场。台湾乌龙风靡大陆,福建人傻了眼,口味变了,风向转了,纷纷追风轻发酵,结果是东施效颦。台湾不该抱着一堆香水去指导福建制茶,福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丢了根本。福建擅长生产乌龙茶,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然而还是被乌龙了几年。香风消散,底蕴尤存,福建茶人又逐步返回来按传统的40%发酵他们的茶叶。回归是回归,元气伤了不少。



摄于台湾阿里山:






香风扫荡福建后又吹向云南,弄得爱好普洱茶的新人云里雾里。俗话说,宰晕头羊。头不晕,如何宰?有人专门跑到樟树下收集鲜叶,可怎么也揉制不出樟香来。189页竟然将滚筒杀青机说成热滚筒萎凋机。你已经发现了,普洱茶不杀青是做不出来的。许多人不去实践,喜好按图索骥,图不对,骥也找不到了。



TOP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台湾人重视茶叶的文化属性,更懂得利用行政资源推广产品。出几本书,蹭张元首合影,策划一个同国家要人的握手,通过调整中国官员的口味来改变市场。茶叶是商品,就要按商品属性规律发展!台湾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因此茶叶市场比大陆成熟早,如今国内茶叶市场兴旺发达,不可否认台商对国内市场推陈出新,提倡宣传茶文化分不开。乌龙茶,普洱茶的兴起,难道说没更多茶人推广,能成为当今的局面!提倡健康茶饮!
茶客

TOP

台湾不该抱着一堆香水去指导福建制茶,福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丢了根本。福建擅长生产乌龙茶,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然而还是被乌龙了几年。香风消散,底蕴尤存,福建茶人又逐步返回来按传统的40%发酵他们的茶叶。回归是回归,元气伤了不少。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