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并非独立分离,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有其内在的秩序及规律,五行演化的秩序规律包括相生的循环、相克的循环、相乘的关系、反克的关系及生与克的平衡关系。
相生的循环
这循环是指五行相互化生的关系。木易于燃烧,化生为火;火烧尽则化为灰烬,化生为土;土中含有矿物,而矿物被开采提炼为金属,从而化生为金;加热后的金属经冷却,小水点凝结在金属上,从而化生为水;水灌溉树木的生长,从而化生为木。按着这个规律,五行不断互相化生,循环不息。
「生」这个字包含了滋生、助长、养育、支持及促进等意思。这五行相生关系除可用作解释自然现象,亦可被应用到人体之中。有时候,这关系会被称为母子关系,就如母亲诞下婴儿一般。例如,火为土之母,因为火能生土;对应地说,人体的心﹝五行属火﹞亦为脾﹝五行属土﹞之母,因为心能支持及促进脾的功能。如果心的功能不足,脾便会受到影响。根据中医的理论,心功能不足会引致血无所主,血无所主则脾便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化气血的工作,从而产生不平衡。这不平衡可以是轻微的,但若情况严重,亦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克的循环
这循环是指五行间相互克制的关系。木的生长能使土壤受到破坏,因为植物会消耗土壤中的营养,从而克制土;土能将水按制,并防止水的溢流,因此土能克制水;水能将火扑灭,并阻止其慢延,因此水能克制火;火能将金溶化,故火能克制金;金能制成釜头,砍伐木头,故金能克制木。这克制循环不息,并提供一个相反的力量以平衡相生之力。生与克互相化生克制,以防止五行的过盛。﹝见图﹞
 |
 |
圖 3. 五行相克的循環 |
圖 4. 五臟相克的循環 |
索引: 克 |
相乘的关系﹝过多的克制﹞
「克」这个字包含了抑制或制胜之意。自然界中,木克土﹝见图﹞;而在人体中,则肝﹝五行属木﹞克脾﹝五行属土﹞,这里肝以平衡的方式抑制了脾的功能,若肝的功能过盛,则对脾功能的克制便会过多,这种现象称为相乘。相乘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过盛而生火,并影响其疏泄的特性以及气机的流畅,由于肝气郁滞,脾便缺乏足够的气来推动,而食物不能被有效地运化为气血。
反克的关系﹝原本的克制不足﹞
如果被克制的一方﹝敌方﹞太强,原先克制的一方便会反被控制﹝即原先的克制不足﹞,这种情况称为反克。当木的质地太坚硬,而克木的金属釜头太钝时,釜头便不能将木砍伐,若伐木的力量太大时,釜头可能反被伐木的反撞力震碎。以上的例子展示了一个反克的现象,而这种木反克于金的力量亦非正常现象。在我们的身体中,若脾的功能过盛,克制脾的肝便会反被克制,过盛的脾容易生湿热,并会郁于体内,无从释放,脾的湿热经郁蒸后,便会影响肝及胆,这情况称为「土壅侮木」。当这情况发生时,胆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胆汁分泌,从而引起疾病。
生与克的平衡
正如着明的中医张景岳﹝明朝公元1563-1640年﹞所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方能运行不息,相返相成。」
生与克的平衡对五行正常的运化非常重要,而五行中每一行都受到其余四行的影响。例如,木生火,而木又为水所生,另一方面,木克土,而木又被金所克。这样,五行在自然界中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数千年以来,五行学说的智能一直被应用到中医学中,并成功地为人体提供了保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