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武夷岩茶焙火过程
清朝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一书中赞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做青之后经炒青与揉捻进入烘焙程序,复揉叶经解散后,于焙笼中摊放在特制的有孔平面焙筛上,明火高温水焙,各焙窑温度从高逐渐到低,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完成以火调水的水焙工序。高温水焙后,加焙炖火,也叫低温久烘,时长8个小时,温度从80°C逐渐降到40°C,以眼睛近离茶5公分距离感温,或以手感温,用草木灰覆盖炭火上的厚薄来调温,这样对提高耐泡程度、醇和度、熟化香气及增进汤色能起到明显的作用。低温久烘是细致高超的处理技能,只有老茶师才能掌握得当。
经过一番准备后,把武夷岩茶焙火的大致情形用图解之,让茶友知道武夷茶焙火之艰辛:
第一步:整理焙窟。下图是待整干净的焙窟。

岩茶精制的工艺中,最长的竟需木碳焙十二个小时,焙掉了青臭与苦涩、焙掉了轻浮和锋芒,焙出了香久益清、味久醇厚,焙出了沉稳雄实,笃定洒脱的晚甘候。 “大低烘焙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红”,所谓百炼成刚,只有在三坑两涧、九曲溪畔的沙砾壤土、烂石之中生长的名丛才能经受得住如此碳火考验,伐毛洗髓,才能成就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七泡有余香的特点,铸就口感润滑爽口、醇厚鲜活,活泼泼荡气回肠的岩茶风骨。
这是打扫、清理后的焙。

焙窟底要没有残灰和炭粒。

这是木炭,由原木炼制面成:

往焙窟中加入木炭:

这是在焙窟中的木炭,还没有整平:

这是在焙窟中的木炭,已经整平:

整平好木炭后,用木屑引火。

火烧旺后,再盖上木炭,上面木炭就慢慢烧红了。这时焙窟中木炭占整个焙窟的二分之一。

等到上面木炭全部烧红后,再在火热的木炭上覆满木炭,这次需要焙的茶量较大,打焙时木炭高出焙面15CM 。

过了约20分钟,木炭慢慢的从中间烧旺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火势越猛,整个焙间不得了的热,火气大极了,焙茶艰苦也!

焙间简直就是一片火海,木炭一定要红透的。

木炭基本红透后用长柄铁铲打紧木炭。

然后再在打紧的红透木炭上覆盖上细木炭。

这是盖上细炭后的焙:

过十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后,焙的四周开始红起来了:

等到细炭红过2/3后,盖上白灰,一个焙终于打好了。这整个过程就是“打焙”。

现在把焙笼放到焙上加热,除去水汽和杂味。

再来一张,把焙笼放到焙上加热,除去水汽和杂味。


焙茶师傅是制茶过程中第二重要的人物,焙茶是一个极精细的事,得坐在旁边时刻观察茶叶的火功情况,交椅一定要准备好的。这是其一。
第二,焙茶师傅说这是把椅子压住火,不让火化得太快,以节省木炭。
开始焙茶了,您看焙笼边上像白灰一样的物质就是正岩茶焙过特有的内含物。

武夷岩茶吃火遵循“宁轻勿重”,“细火慢炖”。
刚开始焙火时,焙笼上不能加盖,后期吃火需加盖。

到了后期,开始吃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