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不同气候条件下贮藏茶样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
普洱茶香气是由一系列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它们的含量多少与阈值高低决定了最终茶样的香气类型。试验共检出了1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A1(广州)样中检出118种,A2(上海样)仅检出95种;A3昆明样中检出100种,A4香港样中仅检出92种挥发性成分。说明在不同贮藏气候条件下,茶样挥发性香气成分会出现不同的转化结果。

从图2.15可以看出,经过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贮藏处理后,四个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各样品中醇类和烷烃类是含量最高的两类挥发性成分,酚类、醇类、芳香烃类、芳烃醚类、呋喃类、酸类、烷烃醚类、酯类均是A1(广州样)最高,而吡咯类、醛类、酮类、烯烃类物质却是A3(昆明样)最高,且差异比例较大。A4(香港样)的挥发性成分相对较低。从变化趋势来看,水分含量最高,陈化程度最深的上海贮藏处理茶样挥发性成分组成比列情况发生了与另外三个样品很大的差异,烷烃类的含量最高,而醇类含量最低。陈化程度最浅的昆明样则是四个样品中烷烃含量最低,醇类含量最高的,从与茶样水分关系来看,烷烃含量似乎受茶样水分含的影响很大,推测增加的烷烃可能是由茶样中的大分子成分水解而来,因此水分含量高的茶样,烷烃类挥发性成分含量也明显较高。另外还可以发现,陈化程度越深的茶样,烯烃类、酮类、酯类、醛类含量都较低,而陈化程度较轻的昆明处理茶样中的芳香醚类,烷烃类、酸类的含量较少。
从检出的各种类型化发性成分的种类来看,酚类、酯类、烯烃类、和其它杂类挥发性成分,四个样品中检出的种类一样多,在昆明贮藏样中的芳香烃类种类是最多的;广州贮藏样中检出的醇类、芳烃醚类、呋喃类、醛类、酸类、酮类都是最多的;这也许跟广州较高的气温有关;上海样中检出的烷醚类种数较其它几个样品都少,也许是其高含水量所致。
3 结论
3.1对于湿热陈化型普洱茶陈化处理时,同样的茶叶贮放在不同地方,由于贮放环境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的不同,在制品陈化转换的快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同批样品在不同四个地区常温贮藏处理三年后,它们的感官属性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汤色上,昆明贮藏的茶样仍然是黄绿色,与一般晒青茶的汤色差不多,而变化最大的上海茶样茶汤呈橙红色,滋味和香气上也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昆明贮藏茶样的滋味更偏向于不发酵的绿茶,而其它三个茶样已明显具有了后发酵茶的风味特征。从感官评价结果来看,如果贮藏条件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茶叶,经过相同时间的贮藏陈化处理后,它们的感官品质和陈化程度也会有巨大的差异;说明单纯依靠感官,不考虑贮藏条件是不能判别普洱茶的年限的。
3.2 贮藏茶样最终水分含量与当地气候的湿度呈一定的相关性,年均温和最高月均温高的地区贮藏的茶样,陈化程度也越深。随着陈化程度的加深,茶样茶汤的pH值有上升趋势,茶色素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增加,而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下降,表明贮放温度、湿度能够极其显著地决定陈化时间长短,因此贮藏年限不能单独作为品质评价的标准。
3.3 四个不同地区贮藏普洱茶中共检出了1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A1(广州)样中检出118种,A2 (上海样)检出95种;A3 昆明样中检出100种,A4(香港样)中检出92种挥发性成分。说明经过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贮藏处理后,四个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各样品中醇类和烷烃类是含量最高的两类挥发性成分,酚类、醇类、芳香烃类、芳烃醚类、呋喃类、酸类、烷烃醚类、酯类均是A1(广州样)最高,而吡咯类、醛类、酮类、烯烃类物质却是A3(昆明样)最高,且差异比例较大。
3.4从变化趋势来看,水分含量最高,陈化程度最深的上海贮藏处理茶样挥发性成分组成比列情况发生了与另外三个样品很大的差异,烷烃类的含量最高,而醇类含量最低。陈化程度最浅的昆明样则是四个样品中烷烃含量最低,醇类含量最高的,从与茶样水分来看,烷烃含量似乎受茶样水分含的影响很大,推测增加的烷烃可能是由茶样中的大分子成分水解而来。另外还可以发现,陈化程度越深的茶样,烯烃类、酮类、酯类、醛类含量都较低,而陈化程度较轻的昆明处理茶样中的芳香醚类,烷烃类、酸类的含量较少。说明在不同贮藏气候条件下,茶样挥发性香气成分会出现不同的转化结果。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同样的茶叶贮放在不同地方,由于贮放环境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的不同,在制品陈化转换的快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贮放温度能够极其显著地决定陈化时间长短,因此贮藏年限不能单独作为品质评价的标准。撇开陈化条件,要单纯从感官或者简单的化学分析来验证普洱茶的贮藏年份是不可行的,从技术上来讲,适当提高贮藏温度和湿度,或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的地区来完成仓贮湿热作用型普洱茶陈化工序,对缩短熟成时间,降低贮放成本,提高加工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化研究报道二:
藏陈化前的蒸汽杀菌工序对加湿渥堆微生物发酵型普洱茶后续陈化品质的影响
加湿渥堆微生物发酵型普洱茶在渥堆发酵工序完成后,一部分产品是经过汽蒸后压制成饼茶、砖茶等紧压茶,另一部份产品则是直接散装进入市场,前者经过高温蒸汽的蒸压过程起到了灭酶杀菌的作用,后者却没有这一过程,经验表明,这些产品如果再经过一定时期的贮藏和市场周转,起到了后续陈化的效果,风味品质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一些生产者猜测:完成渥堆的在制品不经汽蒸散装,在残余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更有利于风味品质的提高,目前根据我们所做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完成渥堆的在制品如果不经过杀菌直接进入市场,其存在严重的微生物超标问题,从卫生学角度讲是不利于产品卫生质量的,因此,探讨蒸汽杀菌工序对后续陈化效果的影响,对渥堆微生物发酵型普洱茶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通过不同级别的一组标准样品分成:完成渥堆的在制品不经汽蒸杀菌和经过汽蒸杀菌相对照制得的两组样品在同等条件下贮藏三年后来进行感官和理化分析,评价其差异和优劣。
1 材料与研究分析项目
1.1 茶叶样品
2002年制作的特级,以及1~5 级普洱散茶标准样,分别以蒸汽杀菌,低温烘干,和不杀菌方式处理的两类样品,然后同样条件在重庆存放3年。样品编号为:D44~D54(样品为农业部行业标准散茶样,由宜良祥龙茶厂制作)
1.2 分析测试项目
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游离氨基酸、茶叶氨基酸组成分析、可溶性糖、茶汤粘度、pH值、色差、挥发性成分
2 结果与讨论
2.2.1 贮藏前蒸压杀菌工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两组茶样开汤感官比较结果发现:贮藏前蒸汽杀菌组汤色比未杀菌组稍亮,香气更纯,总体品质略优于未杀菌组。
2.2.2蒸压工序对茶样内含品质成分的影响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