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碧螺春香吓煞人

碧螺春香吓煞人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相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长出几株野茶。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饮。有一年,茶树长得特别茂盛,人们争相采摘,竹筐装不下,只好放在怀中,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奇异香气忽发,采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公进“吓煞人香”茶,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但觉名称不雅,遂题名“碧螺春”。
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TOP





TOP






TOP

TOP

好帖子!顶!

TOP

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

TOP

没想到泓涓对茶这么内行!出乎意料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好茶!

TOP

俺也喜欢喝碧螺春.

TOP

碧螺春香吓煞人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8-30 22:48:00的发言:
没想到泓涓对茶这么内行!出乎意料




云萱兄过奖泓涓还在学习阶段,在此感谢很多赠茶的朋友给我机会学习。


修改不了原贴,在这里贴上原文,以谢赠茶之谊。


"碧螺春"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名气很大.我一直无法与之结缘,“晚甘园主人”老师慷慨赠茶,使我终于有机会一品,但好茶不可怠慢,收到茶后,并没有急于品尝,只是每2克分装于小封口袋后就密封放入冰箱中,至今日得闲,便拿出来准备品尝,老师寄来的茶有两袋,其中一袋色绿,一袋较黄.决定先喝较绿的.
把较绿的一小袋"碧螺春"拆开倒在茶荷中,观赏拍照,干茶很香,不用拿近也可以闻到.外形条索纤细,卷曲似螺钉,浑身毛,白毫特显.把玻璃盖碗先加入80度左右的水,然后用上投法把 "碧螺春"投入,茶叶随即慢慢没入水中,呈现在前的是满眼翠绿的嫩芽,凑近碗口,一阵炒豆的香味扑鼻而来,非常强而浓烈.由于此茶绒毛较多的缘故,所以茶汤有点浑,轻泯一口,入口清爽,没有一丝苦涩,随即满口豆香充斥于口腔中,能感觉到它的香是已经溶入在茶汤中一般,回甘迅速泛起,回味无穷. 喝了三分之二后续水,滋味没有减少很多,后来又续了三水,很是耐泡.
上网查阅了碧螺春的资料: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相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长出几株野茶。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饮。有一年,茶树长得特别茂盛,人们争相采摘,竹筐装不下,只好放在怀中,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奇异香气忽发,采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公进“吓煞人香”茶,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但觉名称不雅,遂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已卯……抚臣宋荤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是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碧螺春"能入选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确实当之无愧,在此再次感谢老师赠茶,让我喝到了正宗的"碧螺春",认识到了"碧螺春"吓煞人的由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