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论顺应自然、由简到繁、化繁为简的制茶之道

论顺应自然、由简到繁、化繁为简的制茶之道


以下引用 wkrcn 的发言:  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词

呜呼,早起的鸟儿多吃虫,值此细雨蒙蒙的清晨,哥们发个帖子先

  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词:

  原材料控制:优良产区鉴别技术,适制性茶种鉴别技术,茶园生态鉴别技术,茶园管理技术,鲜叶采摘技术,鲜叶保鲜技术。

  手工初制工艺:制前发酵抑制技术,锅内发酵抑制技术,杀青后发酵抑制技术,焦片抑制技术。滋味香气类协调控制技术,揉捻控制技术,干燥管理技术。

  产品配方工艺:毛茶分类技术,匀堆技术,感官协调性拼配技术,阶段性配方调配及管理技术。

  优质紧压工艺:蒸汽压力控制技术,蒸汽时间控制技术,揉袋技法技巧,压力控制技术,压制定型技术。

  干燥工艺:走水控制技术,干燥阶段管理技术,干燥温度控制技术。

  控菌醇化工艺:阶段性菌群控制技术,阶段性湿度控制技术,阶段性温度控制技术,阶段性温湿差控制技术。

  鉴别普洱茶品质的真实关键词:

  理化分析技术:多种儿茶素分析测量,含氮类化合物分析测量,醇化各阶段多类儿茶素氧化物分析测量。各阶段菌群监测。

  感官品鉴技术:香气体验方法及标准,滋味体验方法及标准,回味体验方法及标准,汤感体验方法及标准,水路体验方法及标准,喉感体验方法及标准,综合感官协调性体验方法及标准。

不小心拜读了W版<<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词>>一文,不禁哭笑不得!

在中国现有茶类中,没有比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及一些中小叶)乔木种内含物更丰富的茶树品种。台地茶除外,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比云南相对更好的原生态茶园。比较于市售价每斤高达几百元几千元的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吉白茶、碧螺春、台湾乌龙、正山小种之金骏眉、。。。等其他茶叶,每公斤市售价才几十元、一百多元,至多为数百元的普洱新茶,若以耐泡度、饮用价值、性价比、环保、生态等指标论,云南大中叶乔木种都是优质廉价、恩泽众生、当之无愧的好茶!!

喝茶的人都不傻,都会择优选购茶饮。可为什么普洱茶竟然推广得这么辛苦?全国仅热火三两年之后,又被市场打入冷宫?变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其实,原因很简单:
1.这几年一哄而起,盲目生产的普洱茶多数不仅不好喝,而且很难喝!!严重损伤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
----如果做得好喝,那么,云南普洱茶既便宜又可以长期存放增值,广大消费者干嘛不继续买?

2.这几年乱哄哄的概念多得让普通消费者根本找不着北,弄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喝茶需要这么复杂吗?需要弄懂这么多慨念吗?需要变成茶博士才敢下手买普洱茶喝吗?既然这么难弄懂,普通消费者何必吃力不讨好,去买普洱茶呢?----谁知道现在不好喝的茶,放N年后,会不会变好喝,会不会变得越陈越香!

W版说:
1.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谎言~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 ----连自己认为好的都是自欺欺人的。
2.伪劣言论~祸害普洱产业的凶手之一 ----所谓大师专家们讲的都是伪劣言论。
这些,俺估且都相信:
1.不能信自己----那是自欺欺人滴!
2.更不能信大师与专家----那些都是伪劣言论滴!

那么俺只好相信W版您说的,可俺要弄懂您列举的这些所谓关键词,非得下三十年功夫修成茶博士才敢买普洱茶啊!?!?!?

俺非常认真地一个关键词接一个关键词地拜读,却发现,以您所认为最正确的“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技术”,生产出来的所谓好茶,也许非得存放三十年才堪饮用!

这么说,俺要学习三十年时间弄懂了关键词之后才敢买茶。买下新茶后,也许需再存放三十年才堪饮用,才可越成越香。----可怜呀!俺也许不能再活六十年了。当真要爷爷买茶孙子喝了!呜呜!!

如果”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技术”是正确的,那么,俺只好忍痛不买普洱茶了----尽管普洱茶生态较好,滋味最酽醇!呜呜!!呜呜!!


可惜!这么多洋洋洒洒的关键词,看起来似乎很科学、很关键、很严谨、很QS,每一个关键词都可以写成一本教科书。可是俺认真读起来,却发现W版根本不知普洱茶制茶的关键技术为何物!

----因为以您认识的所谓关键技术,充其量只能生产出标准的云南晒青绿茶饼!
----因为最关键的制茶之道,您没有提到!
----不信您去试一试做一做看。

还是多学习六大茶系的制茶之道,弄明白各大茶系制茶的精髓之后,再来论制普洱茶的关键技术吧。或淘空自己的所谓知识,虚心向云南的一些老茶人学习,他们上千年传承下来的被认为是很落后,很不科学的制茶方法里,就有普洱茶:不仅现在好喝,并且将来可以越成越香的制茶真谛!

那技术就如:农家酿米酒,晒罗卜干、晒芥茶腌制酸茶一样普通!
上千年来,他们讲不出任何生化理论,却代代相传,传承到今天!----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杀青、揉捻、晒干、压饼那么简单。

----那就是:化繁为简,顺应自然的制茶之道。

TOP

引用:


以下引用 君莫问 的发言: 好文好文,瘦马兄洋洋洒洒千百言,文笔优美,词锋犀利,如行云、如流水,但云山雾罩峰徊路转中却于关键处轻轻带过,未能留下点有实际意义的方法或理论供后人景仰学习,实为一大憾事。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说自信让人力量无穷,但瘦马兄做为新一代的普洱斗士要斗一斗在古道向以凶悍箸称的W版和风的影子两大杀手,光靠自信是绝对不行的,总要先露点真功夫让观众们景仰一下,在下搬凳子等着给您鼓掌加油了


下面请瘦马兄一一详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技术”,并从制茶的角度阐述一下要做出好的普洱茶需要了解和研究那些制茶技术及科学知识?通过真伪知识的对比深刻揭露W版“伪专家”的本质,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嘛,请大家鼓掌......



 


君莫问君好! 在古道版主中,您对茶的认识是较客观全面的一位。 以古道目前的风气及大家对制茶的认识,我多说无益。市场最终会告诉大家,什么是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技术。 ----其实云南目前仍不失有许多这样的茶。只是大家忽略了而己。 ---因为:若不理解六大茶系的制茶精髓,是难以真正领悟:普洱茶看似简单的制茶工艺,何以能使茶经久存放不坏,并愈久弥香。

TOP

引用:


以下引用 君莫问 的发言: .瘦马兄过誉,古道各位版主对茶的理解和认知各有专长,不弟不敢曁越。


就此帖来说,小弟认为W版所提出的关健点囊括了从原料选择-初制工艺-精制工艺-仓储控制-品质鉴定在内的有关普洱茶的全部工艺质量控制点,而且确实如其所言,均是关健控制点,远比那些整天说故事讲茶气吹嘘自己产品的历史文化的言论来的真实有效的多。


无论是谁,所果没有解决掉W文中所提出的问题,那他就无法保证他的生产质量的可控性,而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他就能生产出优质可控的产品来。所以兄认为W的言论是误人误已,小弟不敢苟同。


但以往看兄所发言论,似对普洱茶的制做工艺有深入研究并已得其真缔,在未闻兄之高论前,小弟亦不敢妄评兄之是非,而兄数次发帖,欲言又止,未免让小弟心痒难挠,趁此次兄欲驳W版宏文以揭示普洱茶制做真缔之际,小弟洗耳恭听兄之高论,以增益所学。


尚望兄不吝赐教。感谢。



 


在中国现有茶类中,没有比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及一些中小叶)乔木种内含物更丰富的茶树品种。台地茶除外,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比云南相对更好的原生态茶园。比较于市售价每斤高达几百元几千元的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吉白茶、碧螺春、台湾乌龙、正山小种之金骏眉、。。。等其他茶叶,每公斤市售价才几十元、一百多元,至多为数百元的普洱新茶,若以耐泡度、饮用价值、性价比、环保、生态等指标论,云南大中叶乔木种都是优质廉价、恩泽众生、当之无愧的好茶!! 喝茶的人都不傻,都会择优选购茶饮。可为什么普洱茶竟然推广得这么辛苦?全国仅热火三两年之后,又被市场打入冷宫?变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TOP

[QUOTE=看茶]我两天没看贴,想不到突然这么热闹,看了半天,居然想起关于中药的争论。不知道有人读过刘力红的“解读中医”没有?
书中提到,外国人说中医没有试验、没有精确的数据,依靠的是“神秘主义”,好的中医要靠“悟性”,所以中医无法像西医那样依靠明确的理论和科学试验数据,教出大批的优秀医师。一方面悟性好的人本来就不多,另一方面进入中医行业也不是高分(高分里面当然高悟性的会多些),所以中医就越来越没落了,现代中医远远落后于古代中医。(不完全是书中原意,加上了我自己的理解。)
近几年人们开始发现中医的好处,为了使中药用起来方便和数据更明确科学,一些外国人,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又是韩国人,见鬼!)人,用精确的方法把中药料进行提纯,制成精致的中药丸,这样一来,药所含的成分数据就很清楚了。可是用于治疗却并不比拿中药配方用药材煲出来的效果好。
刘力红说,中药配方这个几钱那个一两最后达成是一种综合的作用,是无法用精确的提取实现的。
我理解,中医就只能永远神秘下去,靠有悟性的人去传承,所以中医要么是顶尖高手,要么是装神弄鬼。
普洱茶难道也——[/QUOTE]

[QUOTE=看茶]三、四年前看的书,不记得书名了。
说起中医,三年钱还真是很火的,刘力红的书据说在几个城市都卖的脱销。这几年就有不少人也来小中医。最近有个离开了国营医院的医生也写了本中医的书,有人告诉我说比刘力红站的更高。我大概翻了下,基本都是观点,没有解读更没有故事来佐证,我就没办法仔细的去看。那个人打电话给我说准备再版,让我说说看法,我就如实的说了:“作为非医学专业的普通读者,刘力红的书更受用。有病例、医理的通俗解说,还有故事案例,我们读了以后似乎仿佛明白了一些东西,平时还能拿来呼悠下没看过的人。可是如果全是观点,说的对不对我们也无法判断,那应该留给医学专业的人去研究论证,不要给普通的读者看了。”[/QUOTE]

[QUOTE=看茶]刘力红在书里就杨政宁在香港大学演讲,说中医是没有试验的进行辩驳。他说中医是古人通过自己的身体进行的“内证”,古人身体亲自体验的,不是没有试验的。
说中医有系统的理论,的确,但现在的中医学院也不读古代中医的经典了,关于经典中的句子究竟是什么意思也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为什么读中医理论、经典也出不了几个名医的原因。
普洱茶也一样,不是老DS、中DS、新DS、新新DS也很多吗?到现在我们还是越看越糊涂。
我有很多喝茶但不讲究的朋友,他们说:普洱茶太神秘了。[/QUOTE]

[QUOTE=老陈皮]
大自然本身是简单的,
浑然天成,
和谐中充满神奇,......
现代科学试图以呆板的数据来破解自然的密码
却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未知的部分就尤显得神秘了。
中医以系统的、取法自然的视角认知生命,
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是带有人类启蒙时代天真色彩的大智慧,
永远神秘下去也是好事,
给有悟性的人以梦想的空间。

普洱茶不可以同日而语
不就是饮品的一种吗,
可替代的、能满足口腔感官刺激的东西多了去了,
即使不可一日无茶,也不一定非普不可,
守着一堆饼子,期盼着越陈越香的
是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吗?

现在好喝的将来不一定好喝,
现在不好喝的将来可能好喝,
自己认为好的将来不一定好,
别人说好的将来也不一定好,
.....................

乖乖,
何为好?何为不好?
是普洱茶原本就神秘,还是有些人故意把它搞神秘了那?
我宁愿相信
顺其自然是最简单的。
茶叶这东西是天然绿色级的就行了,
加工链越短越好,性价比越高越好,
改天端着茶缸子上版纳茶园里蹭茶去...[/QUOTE]

TOP

wkrcn


以下引用wkrcn的发言:

感谢西风兄令小弟变得突然有了些精神,逐一分帖以论,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看懂,若有不妥,请兄逐一指正


以下引用 西风*瘦马 的发言: 不小心拜读了W版<<缔造优质普洱茶的真实关键词>>一文,不禁哭笑不得!

在中国现有茶类中,没有比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及一些中小叶)乔木种内含物更丰富的茶树品种。台地茶除外,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比云南相对更好的原生态茶园。比较于市售价每斤高达几百元几千元的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吉白茶、碧螺春、台湾乌龙、正山小种之金骏眉、。。。等其他茶叶,每公斤市售价才几十元、一百多元,至多为数百元的普洱新茶,若以耐泡度、饮用价值、性价比、环保、生态等指标论,云南大中叶乔木种都是优质廉价、恩泽众生、当之无愧的好茶!!
...


  这段基本同意,唯一不敢苟同者为“云南大中叶乔木种都是优质廉价”中“廉价”一词,因为不论从原料,还是工艺,以及陈化后的品质来说,云南普洱茶中质优的那部分都应当是“罕见的好茶”,现阶段的“市场不清晰”导致其“价格价值不明确”,但这只是暂时地,不能以点带面。

  感谢兄以此段为小弟的原文做了良好的润色和铺垫。


以下引用 西风*瘦马 的发言: 其实,原因很简单:
1.这几年一哄而起,盲目生产的普洱茶多数不仅不好喝,而且很难喝!!严重损伤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
----如果做得好喝,那么,云南普洱茶既便宜又可以长期存放增值,广大消费者干嘛不继续买?
...



  看,这一段,西风兄再次睿智地观察到产业和市场现状,还含蓄的表达了市场的前期不切实际的炒作,为兄弟我的原文再一次的做出了更加深入的铺垫,实在是令小弟感动得都有点那个什么了。

TOP

 [QUOTE=wkrcn] 各位兄弟姐妹大哥大姐大师大侠们,小弟我因沉醉和感动于西风兄的热切关怀和爱护,感情消耗过度,现在已经是“虚弱和疲惫并重,头晕和眼花的化身”了,恕不能一一回复各位帖子,实在抱歉,抱歉极了。

  看来唯有退居二线静观“风之影”“麦其乐”“君莫问”“0718”“老顽童”“计生骨干”等。。。。一批我党我军我人类的著名球员大展风骚了。

  各位观众,精彩不容错过,错过一定后悔,后悔一定苦恼,苦恼难说想不开,想不开就也许会自杀,所以,请各位购票入场了。

  .....[/QUOTE]


  
  

TOP

茶是什么?

树上的叶子。其味苦涩,性苦寒。

人类发现茶叶,从药用--食用--到制成各种茶饮,目的是为人类服务。

1.怎么制作,使茶变成好喝?并有益人体健康?----六大茶系已各俱特色地完整体现。
怎能说制茶之道没有传承?

2.如何合理制作,使茶不仅好喝,并适长期存放,并愈久弥香。-----六大茶系早有相应茶品可供参照。

3.云南是中国茶树的发源地,制茶历史亦最悠久,若先人不懂制茶之道,何来今日普洱之争论?

那技术就如:农家酿米酒,晒罗卜干、晒芥茶腌制酸茶、熏腊肉一样普通!


----那就是顺应自然的制茶之道。

TOP

引用:
以下引用 看茶 的发言: . 我相信普洱茶是可以搞明白,只不过现在干扰太多,做茶的人太急功近利,卖茶的人制造混乱。没有人认真去搞。W研究出来的东东也没人认真去实践,所以只能留在三醉打打嘴巴杖了。话说回来了,要是真有人按W那套去做了茶,我估计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是喝不起的。(不知道龙润是不是就是按W版的方法做的、专门给高级的人喝的茶?).. 


 


茶从一个普通的树叶,演变成红、白、黄、绿、青、黑六大茶类。 制茶的目的是使原本苦、涩、寒的鲜叶,制成更适合人类健康地饮用的茶品。 红茶如何制作?----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 白茶呢?----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 黄茶呢?----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 绿茶呢?----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 安溪茶?单丛茶?武夷岩茶?----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 黑茶呢?----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 那么云南晒青毛茶呢?其鲜叶的内含物质在制作过程中又该如何转化? 其实,到目前为止,云南还有蛮多茶农制作的晒青毛茶,其手法看似很简单,做出的茶品却正是化繁为简的至高的制茶之道!----其制作过程中对鲜叶内含物质合理转化的方法与上述六个茶系是异曲同工。他们做出的茶不仅现在好喝,并将来可越陈越香!! 在农民眼里制晒青毛茶如腌制酸菜、酿造米酒一样,并不复杂。但他们讲不出任何生化理论----因为以前的以前---就是这么做的。 是我们把茶弄复杂,变神秘了!乱哄哄的各种概念多得不仅让普通消费者根本找不着北,弄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也使一些茶农不得不根据各种茶商乱哄哄的需要而改变传承。 制茶方法随制茶设备的进行一些改进是必需的,但别忘了制茶之本。看看现在市场上有多少普洱茶不堪饮用?!一哄而起,盲目生产的普洱茶多数不仅不好喝,而且很难喝!!己严重损伤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 普洱茶制茶方法最简要,但市场上普洱茶概念最繁杂。普洱茶原料最好,而普洱茶市场却最莫名莫妙! 试问三醉任何一位茶友:您懂普洱吗?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懂! 茶很简单!也最复杂!

TOP


把生态保护好,把茶做好喝,一切都解决了。


当你对茶理解越来越深的时候,就会明白:茶是很难准确地用语言或文字去分析或描述的一个特殊产物。

往深处讲,茶学太深奥了,轻易说三道四的,其实都是教人盲人摸象。
往浅处讲,对于普通的喝茶人而言,茶就是茶,象就是象。搞那么复杂、那么多概念干什么?多比较自然就知道大象与老牛的区别。

吃的、喝的、穿的东西,若要比较或争论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或弄出一大堆科学数据,关键制程、生物理化原理等等----谁能争论得蠃?因为你所能讲的,或所认识的永远只是大象身上的某一个部分!

中国菜系有多少种?京、川、鲁、粤、苏、浙、湘、闽八大菜系之外,其他每一个省也各有地方特色。每一个原料,都有不同风味的烹调方法。谁能告诉我:哪一道菜最好吃?哪一种烹调方法最科学?最合理?

中国茶叶按茶色分红黄白绿青黑六大茶类---其实这种分法未必正确,但并不重要。中国茶叶按发酵程度分四种: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其实这种分法也未必正确,但也不重要。还有其他种种的分类法,此不再细述。每一个产地的茶都有他的特色,每一个茶叶品种,都有不同制作方法与各俱特色与优劣的品质表现。谁能告诉我:哪一种茶最好?哪一种最科学?

----谁也讲不清楚!!因为你的科学数据,生物理化原理,图文并茂所能讲表述的,永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知其然,未必要知其所以然。食物好吃不好吃,衣服好穿不好穿,茶叶好喝不好喝,他自己会懂得选择!吃多了,喝多了,穿多了,认识多了,比较多了,自然会分辨。

喝茶其实与吃饭穿衣一样,是很普通很简单的一件事,不需要太多概念,不要搞得太复杂。普通消费者不需要弄懂这么多慨念,不需要变成茶博士才敢买茶喝。-----严格地说,也很难从网上的文字或图片里学到真正的知识。

不信吗?喝了这么多茶,吃了那么多菜,你能用语言文字或图文准确地告许我铁观音与本山、肉桂与水仙、老树茶与台地茶、饲料鸡与农家鸡、天然深海鱼与人工饲养鱼。。。。。他们之间的区别吗?好让我通过学习你的语言文字或图文描述一口就能分出铁观音与本山的区别?
----不可能! 因为你图文能表述的都是极片面的,都可能误导他人,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得异常复杂!但只要吃多了,喝多了,自然就能分好喝与不好喝,适不适合自己----这就够了。

对消费者而言,平常心喝茶就好。

唯有简单,才能品出茶的真味来。

喝茶人若要真正懂得品鉴茶叶的品种味,了解某一类茶,须具备一定品鉴经验之后再深入茶区,通过几年时间不停地摸索与品饮对比,多次总结经验后,你才能真正准确无误分辨得出铁观音与本山、肉桂与水仙、老树茶与台地茶等各自品种滋味特征。经验不足、不用心或悟性差的人,既使深入茶区,也一样似懂非懂。

那么,是不是茶就不需深入研究了呢?不是!

作为种茶人、制茶人、卖茶商、茶叶研究爱好者而言,他们更需要不断认真学习,广泛接触与品饮各大茶类,吸纳过滤各种繁杂的茶学知识,去芜存精,然后才能制出好茶来,收出好茶来,卖出好茶来。

唯其如此,茶叶才可真正惠泽众生,使大众在品饮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身心!

TOP

论顺应自然、由简到繁、化繁为简的制茶之道

中国地大物博,茶肴品种与茶叶品种众多,夸张地讲,似乎多得你这辈子永远也吃不完,永远也喝不完,永远也学不完。

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也很简单。

对于喝茶人,知道好喝不好喝,适合不适合自己喝----以此来选购茶叶就够了。

对于种茶人、制茶人、卖茶商、茶叶研究爱好者来说,只要懂得正确区分与品鉴好茶与劣茶就够了。

好茶不一定贵,劣茶不一定便宜----这是目前的市场现状,因为茶的好坏未必是以价格来区分的。

那么什么叫好茶呢?每个人的认识不同,理解不同,出发点不同,众说风云,争议更多!

其实,更简单,就一句话:

一道茶只要生态良好,不烂施化肥,农药,杀草剂,适时采制,合理制作,就是好茶!

1.不烂施化肥,农药,杀草剂,保持良好生态----是对种茶人的基本要求。

2.适时采制,因地制宜,合理制作----是对制茶人的基本要求。

3.懂得品鉴茶质优劣与制程是否合理,懂得正确择优选购茶品----是对经销商的基本要求!

4.简单对待茶叶,喝茶和穿衣吃饭一样,好喝不好喝,适不适合自己----是消费者的自然本能,不需要别人教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