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原创]唐朝的鹰与鹘

[原创]唐朝的鹰与鹘



从公元前三世纪以来,放鹰打猎就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据说,当李斯丞相将要被处死时,就曾经谈到过他所珍爱的一只灰色的苍鹰。自那以后,这种消遣在中国北方就愈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五、六世纪时,在“胡人”统治着的中国北部地区,汉文化中浓厚地渗入了北方草原和森林地区的风俗与艺术,放鹰走狗也更加普遍,六世纪的北齐更其如此。

在 唐朝诸君主的统治之下,这种娱乐活动继续盛行不衰,尤其是当一些精力充沛的统治者在位时,这种风气就更加炽盛。例如唐太宗和唐玄宗就是醉心于放鹰走狗的典范。但是传统道德认为这是一种轻薄无聊的行为,所以当一位刻板的统治者拘泥于传统道德规范时,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形。七世纪时,唐高宗曾下诏禁止进贡鹰鹘;八世纪时,唐德宗在罢梨园伶人的同时,也放走了朝廷豢养的鹰鹘;而在九世纪,唐僖宗又效法高宗,罢贡鹰鹘,以表明他继位后施行的德政。


皇宫中的大鹰坊紧邻狗坊,鹰坊里养着四种猎鹰。最稀有、最显贵,同时也使人印象最深的是雕,尤其是金雕。最高雅、最具有贵族派头的是黑眼睛、长翅膀的鹘——即捕捉苍鹭和其它大型可捕猎鸟的猎隼和捕捉野鸭以及其他水禽的游隼。而特别受到珍视的是白色的“格陵兰”鹘,唐太宗本人就有这样一只白鹘,他还为它起了叫“将军”的名字。此外,鹘类中还有一种从东北地区传入的上等的鹘,这就是“霜雕”。有一首诗歌这样描写霜雕:

截海云上鹰,横空下霜雕。

再就是鹞。这是一种体型小的短翅鹰属飞禽,人们喜欢用它猎取鹌鹑和其他一些生活在树木繁茂地区的小鸟。最后一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是苍鹰,苍鹰的眼睛是黄色的,身材较大,而且像鹞一样是森林中的猎手,主要捕捉雉、兔等传统的猎物。有一种从东北地区传来的白色的苍鹰,是价值最昂贵的苍鹰,但还有一种黑色的苍鹰也很宝贵。杜甫曾经写过两首诗描写黑色和白色的苍鹰,其中第二首这样写道: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风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开元天宝遗事>>云:申王有高丽赤鹰,歧王有北山黄鹘,上甚爱之。每戈猎,必置于驾前,帝目之为“决云儿”。




毫无疑问,有大量猎鹰来自唐朝疆界以外,其中最优秀的猎鹰中有不少是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的。咸通七年(866),独立的沙州节度使张义潮进“青##鹰四联,吐蕃女子二人,马四匹”;开元三年(715),东夷君长贡献白鹰两只;八世纪时,紧*朝鲜半岛的渤海部落贡献了许多鹰、鹘。诗人窦鞏在诗歌中描述了位于朝鲜半岛的新罗贡献的一只稀有的猎禽:




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




汉皇无事须游猎,雪乱争飞锦臂鞲。




朝鲜半岛与东夷之地是优良的鹰鹘的主要供给来源;其次,鹰鹘来源于蒙古与突厥斯坦。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唐朝北方本土出产的鹰。特别是位于今陕西省境内的代北地区,一直被认为是名鹰的产地。位于渭水与黄河交汇处,即今陕西省东部的华州出产的鹞和乌鹘,必定是最上等的猎禽,因为朝廷曾要求华州的鹞、乌鹘作为土贡进献。




从九世纪的学者段成式撰写的一篇有关鹰鹘的简短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人对本土出产的鹰的分类方法,其实段成式本人就是一位业余的养鹰爱好者。他记述了好几种唐朝的鹰,而且提供了这些鹰的品种名称。这些名称主要是以颜色来命名的,但是有些也以出生地来命名。其中有“白兔鹰”(这是一种第一流的猎鹰)、“烂雄黄”、“赤斑唐”、“荆窠白”(出自陕西省北部的沙漠中)、“房山白”(生于河北东北部的白杨树上)、“土黄”(生于北方的柞栎树上)以及“白皂骊”等等。




在中世纪,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捕捉和训练猎鹰的技艺,在这方面,他们并不是非得依*外来的行家里手不可。当幼鹰移栖时,他们利用鸽子来进行侦察,然后使囮子和精致的猎网捕捉幼鹰。为了使猎网的颜色与土地的一致,他们在网上涂染上黄檗和杼汁——这种汁液还具有防止蠹虫的功能。而对付更容易驯服的雏鹰,办法就简单多了——只要将尚未离巢的雏鹰从它们栖息的杨树或栎树上的鹰巢中捉出来即可。不管是幼鹰还是雏鹰,都要被装上玉或者金以及其他雕镂金属作成的尾铃,而鹞子则佩戴着刺绣的项圈。所有猎禽都配有皮革、青丝或“云锦”的脚带,带有玉旋轴的皮带、镀金的栖木以及雕刻油漆而成的鹰笼。




不管是出自唐朝本土,还是产于边荒绝域,鹰鹘都是唐朝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据说唐太宗的弟弟李元昌就是一位比阎立本和阎立德还要优秀的鹰鸟画家。在唐玄宗统治的黄金时代,也出现了许多画鹰的大画家。在他们当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姜皎(这位画家本人还是荒淫无度的玄宗皇帝的幸臣),杜甫曾经专门为姜皎画的一只“角鹰”写过一首诗歌——所谓“角鹰”,实际上可能就是“鹰雕”或者“冠雕”,也就是见于波斯养鹰人手册中的“Shāh-bāz”。




鹰、鹘、雕又是唐朝的诗歌中经常描写的对象,诗歌一般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同西洋诗一样,汉文诗也多使用明喻和暗喻的手法来表现鹰,例如‘嘴利吴戟,目类星明’,‘流星曜景,奔电飞光’,‘擒狡兔于平原,截鹄鸾于河渚’等等。鹰又是一种残忍的食肉动物,所以诗歌中多以格言警句来描绘它们的形象”。诗人章孝标似乎是将驯养过的猎鹰看成了一种陷于桎梏中的勇敢、自由精神的象征:~




遥想平原兔正肥,千回砺吻振毛衣。




纵令啄解丝绦结,未得人呼不敢飞。




在唐朝人的心目中,猎鹰与基本方位具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带有强烈的人为的和传统的色彩。有时猎鹰与“西方”有关——“西方”为“秋”,而秋季则正是“猎鹰离开其北方的巢穴,经由中国平原向南方迁徙的季节”。实际上猎鹰与北方的关系要直接得多——北方是鹰隼的家园,而且也是将猎鹰带到唐朝境内的胡人的故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这是一首李白的诗歌。诗歌中形象地说明了唐朝人对于鹰与北方的关系和看法。诗人薛逢也写过一首反映少年侠士的七言绝句。在这首诗歌中,“胡”(北方或西方的野蛮人)鹰长着绿色的眼睛(这种说法好像有一点太随意与鹘的黑色的眼睛相比较,鹰的眼睛实际上应该是黄色的),以此来暗示胡人那蛮横无情的绿眼或蓝眼。在这首诗歌中,薛逢还将绿眼胡鹰与外来的五花骢马以及白貂裘相提并论:




绿眼胡鹰踏锦鞲,五花骢马白貂裘。|




往来三市人不识,倒把金鞭上酒楼。




基于同样的理由,“回鹘”的意思就是“捷鸷犹鹘”。唐朝还有“豹则虎之弟,鹰则鹞之兄”的说法,唐朝的一位官员“以刚挚为治”,由此也就得到了“皂雕”的称号。




在唐代,有些猛禽也被直观地作为勇敢的象征。在武后统治时代,几组待卫军的此罗衫上都饰有狮、虎、豹以及鹰、鹘等生凶悍的禽兽形象。鹰在唐朝的医药中的用法,也表明了唐朝人的头脑中以鹰象征勇敢的观念。鹰在唐代的药用方法。说明了同一观念的原始形态:鹰吃肉,能够主治“野狐邪魅”;将鹰爪烧成灰水服,也可以治疗“狐魅”(还可以治疗“五痔”)。甚至将鹰粪烧成灰,调入一些酒中,就成了一剂主治“邪恶”的解毒药——不过绝对不能告诉患者,这是一种什么药。鹰是动物世界的恐怖者,它那凶猛的,而且是半异域的亶性,就这样传递给了患者,给了他以战胜鬼魅和邪恶的力量




TOP

唐朝的鹰与鹘

静下来再细品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楼主好

它山之石

TOP

文学底蕴颇丰~!~!~慢慢品~!~!~!

问好楼主~!~!~!~!

一片流云近黄昏 枫叶飘飘漫天垂 亭角长笛风吹醒 萧萧秋韵几度回

TOP

谢南溟之鱼的好文!

学习,长见识了。

TOP

以下是引用心香一瓣在2006-11-26 23:43:00的发言:

谢南溟之鱼的好文!


学习,长见识了。


这只鱼青云直上空中楼阁!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11-27 1:08:00的发言:


这只鱼青云直上空中楼阁!



厉害

TOP

佩服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以后多出这种好文章多多增长见识
它山之石

TOP

这么好文章没人气,可惜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