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

[转帖]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

  人文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由此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并以此指导和运用到学生人文教育之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精神非常必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其内核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应,也趋向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借鉴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体要做到三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无论是忧患意识的形成,还是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抑或是理想信念的坚定,从根本上来说都依靠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这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就是古代知识分子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也正是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学校需要改变“学校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的“学校与学生对立、以学生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当作主体,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更好地接受教育,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与其他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以待、共同发展。


  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育人功能,决定了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涵养德性、开阔胸襟、启发智慧、提高情趣、健康身心,而这些都是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要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传统的人文精神。要广泛进行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宣传,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通过各种学术、文体活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同时,还可以成立以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社团,开设相关方面的选修课,直接对学生开展关于人文精神的教育。另外,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住宿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要充分认识到校园人文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师生关系、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出浓郁的、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保持校园和谐。


  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情怀的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古代知识分子在“修齐治平”的人生路向上,既十分重视贤德之人的影响,又主张通过身体力行使别人受到良好影响。孔子提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备受古代知识分子推崇。这意味着,加强学生人文教育,需要教育者首先具备人文情怀,重点是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帮助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不仅仅是把教育看作谋生的手段。此外,还要具备包容和关爱之心,坚持有教无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关心和关爱,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尊重。

TOP

学习

TOP

“修齐治平”

TOP

顺自然而以人为本

努力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