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中国式的"幸福课"究竟在教点什么内容?

中国式的"幸福课"究竟在教点什么内容?

核心提示:


  去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什么?答案竟然是“幸福课”,这门课的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在这堂课上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国内的一些学校,也较早开始类似课程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有1600多所中小学开设过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那么,这些中国式“幸福课”究竟在教点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呢?


  授课内容


  “幸福课”帮学生创造积极自我


  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告诉记者:“如今本市中小学开设的各类心理辅导课,和国外的幸福课类似,关注学生的心灵,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树立信念、创造积极的自我。”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与传统课程教学方式不同,中国式“幸福课”没有考试,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专家认为,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自己的知识。前两项在现行的学校课程里都得到了落实,惟独第三项知识很少体现。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等。比如目前使用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中设计了这样的场景:“教室里,老师在宣布考试成绩,小刚乐得合不拢嘴,可一旁的小红却一脸不高兴”,教材会让小朋友当一回心理小辅导员,分析一下小红不高兴的原因,应该对小红说点什么。最后,留下一句每个小朋友终生受益的话:“请为他人的进步和成功喝彩。”


  其次,中国式“幸福课”强调体验和感悟。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心理辅导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它没有说教和灌输痕迹,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眼下广泛采用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中有这样一课,开头是句让人回味的西方名言:“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经过一番引导,最后为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个合格的听众。


  再次,以互助、自助为机制进行心理辅导。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心理辅导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可以心与心地进行交流。“给自己以前有过不愉快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他表达你的歉意和宽容。”在“比大海和天空还要辽阔”这样一课中,建议学生们“心动不如行动”。

TOP

  师资认证

  心理辅导教师须达到中级水平

  最近一两年,心理辅导课程获得极大的关注。吴增强告诉记者,从今年5月起,上海市对中小学和高校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认证,要达到中级水平,须经过400课时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他说,目前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中,只有20%毕业于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迫在眉睫。

  教材亮点

  网恋、“超女”登陆新版教材

  网恋、“超女”、危机干预……这些时髦名词将出现在即将面世的新版中国式“幸福课”教材里。在第三版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中,将收录不少“时髦内容”。

  1995年5月至1996年8月,十几位专家学者和教师参与编写了系列教材《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2000年9月起改版。

  最近已经交稿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第三版中,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力求与时俱进。这些新内容包括学生自我保护,比如女学生在公交车上遭遇“咸猪手”怎么办;近几年来热捧“超女”、“快男”所带来的性别形象中性化,已经对学生树立良好青春形象有影响,学生应该怎样辨别。此外,如何面对网恋、紧急情况下如何作反应也将是新教材的亮点。(记者 陈杰)

TOP

新问题,新课题,新思路,新探索。

谢谢丫头分享

TOP

提倡什么,也许就是因为有缺憾。。

谢谢丫头,丫头的在这方面挺有独到见解的哦,一起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