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推荐]从“佛教”开启“人生”

[推荐]从“佛教”开启“人生”

从“佛教”开启“人生”





我们常人所理解的佛教,通常大都与“神学”或迷信有关。其实不然,自佛教现代创始人“释迦牟尼”弘扬佛法已经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至今,这个教派之所以能得以流传并且经久不衰,可以肯定地说佛教的教理之中有它科学的内涵,关于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就拿“礼佛进香”来说,一般的人认为是所谓的“求香拜佛”借此解脱某种烦恼,然而,我认为这只是我们“正常人”(其中包括僧人)对佛(菩萨)与其“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或者是一种形式罢了),它与中国人见面的握手、与西方人相间时的拥抱、封建时期的叩拜同出一则,只有方式上的差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今天的人,基本上都接受过“哲学”教育,尤其是接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特别是“辩证法”有关这些哲学观点,不仅仅是探讨谁决定谁的问题,它的宗旨是用什么观点立场来处理事物。而这些客观事物又是由人来决定的,人在处理事物的同时不可能脱离意识,不可能摆脱客观实在,不可能脱离他做人的原则。反过来,佛教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是以教导如何做人、如何理解人生、如何了却人生作为出发点的,“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而成为“佛”的,而“梵”译的佛就是获得大智大慧的人。



今天的科学知识、技术,对佛教中所出现的某些现象无法给予合理的解答,从而使一些人产生误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今天人类的知识、科学技术,还尚不能来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应该说人类科学还有盲区、还有滞后的一面。或者说是人类科学还达不到解决和破译某些客观事物这个程度,但不能以此就“神话”了某些事物,或者被人理解到“神奇”的地步,更不能误解为“迷”。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这也是人类科学发展的规律。决不能因为没有一定的科学解释,就可以把佛教带入歧途,把佛学蒙上一层面纱。



佛教,不是只以咏经持早、晚课,或者是单纯的持戒就能圆满和说明问题的。我理解的佛教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是无法用语言倾诉和描绘的,它所含概的内容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当然,这需要具备佛所说的“缘”这是一个起码的前提。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错宗复杂的,个体的命运是由各自的个性所决定、导致,不知足就会给自身带来祸,不修口就会给他人添麻烦、增加烦恼,以至给他人带来痛苦或心理上的障碍,甚至致人与死地,这是违背佛学教理的。



法,佛教经典也。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佛法”,多属“梵文”(即古印度文)或是一些“文言文”(即古文),白话文的很少见,几乎是没有一部用白话译成的成文“经卷”。这无疑给信佛教的人(其中包括僧人),或者是已经有意信佛教的人设置了一种障碍。也正因此,大多数的高僧、大德在“出家”前多是具有渊博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社会经验颇丰的人。然而,信仰佛教的大多数人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修行”过程中,始终不能悟出佛学的真谛,其中就包含着他们对佛经(佛法)的一知半解。有些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有意的将佛教“神化”了、“迷信化”了。这一点有必要与同修们讲清楚,咏经是必然需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死记硬背”照葫芦画瓢。



僧人,是脱离了异性关系的自然人(且是出家之人),人如果有欲就会“天生”的成为“贱骨头”,只有离开了异性(淫)的关系,人才知道什么是命运,才知道人生如何了却。这是一种信仰,为了这个信仰就要持戒,就需要自身的“定力”。反过来说有着两性关系,人就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男人能够真正的理解女人吗,不能!女人有了男人就可以“一意孤行”,女人也同样不能真正的理解男人。生命对一个自然人来说并不很长,平等是最重要的,凡是不要强求,让事物的发展顺其自然,超脱了性关系就具备了“资粮”,“理想”不会是现实,也不能成为现实。



佛教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宗教之一,自两汉时期传入我国,与中国的儒教、道教合成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主流。确切的说,佛教并非宗教,它是一门科学,是哲学之父。佛教的宇宙观、认识论、人民观、道德观都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的发展。从古代文学理论、文学语言,以及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民间文学的创作,无不显示出佛学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从艺术方面没有佛画、佛像、佛塔、寺院、石窟、“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佛教圣地,没有嵩山少林寺、西藏布达拉宫、北京的雍和宫、广济寺等,中国的艺术将会失去它光彩的一部分。从政治方面佛主释迦牟尼是王太子;观世音菩萨是楚国国王(庄)的女儿;明代朱元璋曾经是和尚;清代顺治皇帝皈依佛门;雍正帝自比“和尚”;慈禧太后曾自扮观世音菩萨;蒋介石笃信佛教。而且佛教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佛教节日,与人为善,胸襟广阔等教义是教导做人的哲学思想。


所以,我所理解的佛教是与我们今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其社会实践息息相关,并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

TOP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TOP

TOP

前部分挺好的,最后几句举例不当缺乏说服力。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