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中国“现代茶艺学”初探

中国“现代茶艺学”初探

 


 


 中国“现代茶艺学”初探


 


 


 


    中国人饮茶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说是神农时代,目前有史考证为西汉,但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不争的事实。一部《茶经》问世,将药用与饮用的茶提到了至高的精神领域,饮茶不仅解渴保健,更可“三饮便得道”。


 


 


    中国茶饮早在唐代就已达到“艺”和“道”的境界了。北宋陈师道为陆羽《茶经》所作序记中有“夫茶之为艺下矣”。陈师道虽对陆羽作出了善意的批评,但可以证实唐代的“茶之艺”是存在的。明代张源《茶录》“茶道”条记:“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综观张源先生的前后文连贯性,此时的“茶道”指“泡茶之道”即“泡茶之艺”。茶艺源于中国同样是不可否认的,“茶艺”是“茶”字与“艺”字的组合。并非什么人的发明创造。“茶艺”须有特定的环境,同时要有择茶、备器、选水、定汤、冲泡等流程。


 


 


    故此所谓茶艺,即习茶与品茶的艺术,茶艺的定义应该是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将“茶艺”涵括整个茶学我个人认为是荒谬的(因目前广义茶艺论已经影响了一大批年青群体,故此用语稍显激烈)。近十几年来,茶业界已被“茶艺”一词炒得沸沸扬扬,各种书刊层出不穷,各类“茶艺大师”横空出世。什么“茶艺”一词是台湾人发明的,广义茶艺论广为传播,象我辈这类茶盲倍受误导。稍看一点中国传统著作或多动一下脑筋就明白了“茶艺”的起源和“茶艺”的定义了。(但将“茶艺”用于商业经营,并开设“场馆”即“茶艺馆”,近二十年来应该是从台湾开始)。理顺“茶艺”之源,就回到了现实时代,中国的煎茶艺、点茶艺早已失传,明代的泡茶艺也继承得不完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的文明与科技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如何将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的“茶艺”用于当今的时代,是历史茶人与当今爱茶人交给我辈茶人一个艰巨的任务,作为二十一世纪有热血的茶人应该义无反顾地挑起这副重担,将伟大的中国茶德借“茶艺”为载体,润泽世界,让世界朝着富裕、健康、和平、发展的轨道上前进。故此,我在此提起大嗓门并用足中气奋勇疾呼,建立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的代表最先进文化的“中国现代茶艺学”势在必行了,恳望一切有志于献生于“中国现代茶艺学’’的志士仁人们,打开心扉,以博大的心胸以求实、求真、求美、求善的心态,点起“中国现代茶艺学”的圣火,让她根在中国,燃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 “真善美”的平和之光充满整个世界。所谓现代茶艺,是根据现代人的需求,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在挖掘中国传统茶艺精华的基础上,不违反中国的茶理,不违背“茶艺”的流程,在符合“茶艺”定义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茶艺”。现代茶艺的定义仍然是:泡好一杯(壶)茶及品好一杯(盏)的艺术。


 


 


    泡好一杯(壶)茶的艺术,着重点在于泡茶人(茶艺师)的技艺,看泡茶人整个流程是否达到了“艺’’的境界,且能否将品茶人带到“艺”的境界。如若达不到“艺”的境界就不能叫“茶艺”,充其量只能叫“茶技”了。“艺”即艺术,艺术是某种技能熟悉到一种程度与天地共鸣所留下来的轨迹符号,引导人进入美的境界。


 


    茶艺即通过茶艺师的表演,让品茗者(或观众)通过茶艺师的肢体语言的流畅与和谐进入美的境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沟通,忘记一切烦恼,并在茶艺师的语言和情感诱导下品到好茶的真味,体悟茶的艺境。现代茶艺所达到的境界对于茶艺的流程是苛刻的,故构成现代茶艺整个要素应是精益求精的。


 


 


     现代茶艺的要素可暂定为八大要素:即环境、精茶、洁具、好水、好火、定汤、茶艺师、品茶人。前六大要素称为硬件要素,后二大要素称为软件要素。


 


 


     环境:首先要确定场所,然后是布景,灯光、音乐等。整体要和谐,一般应崇尚自然,但根据现代商务需求也可豪华。


 


    精茶:应选好茶,一般指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上品,或地方名茶的上品,没有灵性的普通茶类不宜选用。


 


    洁具: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器具,在符合卫生标准的情况,应该求美、求精。求与茶性的谐调。


 


    好水: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一般用市面上的矿泉水或山泉水即可,也可以用自来水自行养水(注:养水即将自来水倒入小瓦缸并用木棒沿顺时针方向搅动,放入阳光下晒三小时以上,待水沉淀,上面2/3的水可用泡茶)。当然,有条件最好用山泉水。


 


     好火:又称活火,精炭尤佳,为了安全,随手泡使用相对广泛些,主要是掌握好温度。定汤:本属于好水范围,但因不同的茶,水温不一样,故定汤显得重要,首先不管泡什么茶,水一定要烧熟(100度),然后,根据不同的茶确定温度,确定适合泡各种茶的水温称定汤。主要靠主泡师用方法掌握。


 


 


    茶艺师:茶艺师是整个茶艺活动中的灵魂,茶艺师要具备选茶识茶并了解茶性的能力, 了解针对不同茶配不同器具的能力。有品水,定汤的技术,在此基础应具有平稳的心态,谦和微笑的面孔。亲和熟练的讲解能力,用流畅的线条和优美旋律沏出一杯(壶)真茗并将品茗人带入艺境。茶艺师除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泡茶技艺,最需要的是注重人格的修炼和道德的修养,应符合茶的精神。


 


 


    品茶人:首先,应该是个爱茶人,或准备爱茶的人。如果对茶毫无兴趣,被别人强迫而来,心静不下来,会干扰他人,破坏整个茶艺场能。故此品茶人应出于“自愿来品茶”的原则。


 


    有关茶艺的分类目前也众说纷纭。难以统一,根据目前实现状态,从茶具上来分较为科学,暂时可分为三大类: 即壶泡法、杯泡法、壶怀混合泡法。壶泡法:适用于乌龙茶和外形不太好看而内在品质好的茶类。茶杯法:适用外形好,内质好的具有观赏形的名茶。杯壶混合法:杯泡是为了展示茶的外形,壶泡是为了品出茶的真味。三大类可以根据茶性的不同派生出许多小类来。关于现代茶艺演示形式,不应限定什么“规范式”,艺术是无止境,要行于流水,顺应自然。只要不违背茶艺之理,不违背茶性之理,不违背泡茶和品茶的流程,在达到美的境界下就可以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的源泉可以从中国传统茶艺中去挖掘,可以从民俗茶艺中去提升,可以从其它艺术领域去借鉴。


 


 


    下面是本人于近期新创的“洞庭碧螺春”表演新形式


 


 


    一:准备工作就序,(用杯泡法、三只透明玻璃杯)


 


    二:主泡师上场(站立)向大家行礼


 


 


    三:用礼貌的手式向客人表示恭请上座。


 


    四:向右移三步行礼(自我介绍)。


 


    五:碧螺春介绍(产地、历史、外形、汤色、滋味)


 


    六:回位坐下


 


 


    七:温杯(无声)


 


 


 


    八:开始用一首连贯的诗来表演整个流程。


 


    1、 银龙出东海(提起随手泡)普降龙涎(将水用内旋式注入杯中三层)


 


    2、玉螺仙子出宫庭(将碧螺春从茶叶罐拨茶壶中)


 


    3、飘飘荡荡(赏茶)下凡尘(将茶投入杯中)


 


    4、仙子淋浴化佳人(洗茶还位)


 


    5、天降甘露玉螺笑(用内旋转方式注水,茶叶展开)


 


    6、雪花飞舞真怡人(左手按起杯,右手指向杯中茶汤,茶汤中雪花翻滚)


 


    7、轻迈盈步向人间(将茶杯缓缓放入茶托盘内)


 


    8、双手捧上仙家汤(主泡师站立捧起托盘从左到右献给客人)


 


    9、请君用心来品尝(将品茗人带入艺境之门)


 


 


    九、主泡师坐下点头微笑,捧起杯进入品茗状态用情、用式、用心、用言将品茗者带入品茗的艺境中。


 


 


    1、一饮喉吻润(停一会,作吻润感)


 


    2、二饮接仙灵(左手向上作引仙式)


 


    3、三饮飘飘然(双肘作飞的动作)物我皆两忘(进入无我状态,两眼微闭停片刻。


 


 


 


    十、放杯还位。


 


 


    十一、我的演示结束(坐说)行礼,请大家指正。


 


 


    十二、立即起立向右移三步,行礼。这仅仅是个不成熟的创意,旨在启发茶艺的表演形式,可以不断创新,准确地说一切形式应在茶艺之理指导下去创意,茶艺不应有流派,不应该教条,不应该一层不变。茶艺足可升华的,从美升到理与道的境界,在茶艺过程加入主题思想就是“茶道”了。 “茶道”一词,也是争论不休,但大部分都停留在“道”字的表面上,要论“茶道”,不得不去研究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先天大道,指宇宙的源头运行规律,可道:指可看得见的规律,非常道,指人为的规则。


 


 



  茶道的概念是什么呢?我认为茶道的定义是多层次的,包括茶之大道,茶之地道,茶之人道,茶之事道,茶之物道。而每个层次又可细分不同的层次。


 



  茶之天道:即茶与宇宙的统一(天人茶合一)


 



  茶之地道:即茶与大自然的统一(地人茶合一)



  茶之人道:即茶与人性的统一(茶人合一)



  茶之事道:即茶与事的统一(茶人事合一)



  茶之物道:即茶与物的统一(茶人物合一)



  广义的茶道指以上五道混合在某一个茶艺流程中。



  茶之物道中最小的道(比如饮茶之道)可等于艺,将“茶道”等于“茶艺”是不正确,茶艺不涵括茶道,茶道须以茶艺为载体,茶艺可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是有层次的。


 



  “茶艺”、“茶道”是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建立“现代茶艺学”的目的为了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在茶叶商品中注入文化,注入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茶叶的附加值,提升中国茶叶的附加值是因为我国有8000万茶农,5000多万茶商,而中国农村经济作物中茶占主要地位,中国要发展,如果9亿农民富裕问题得不到解决,发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十年至二十年的时间将中国茶叶产值提升十倍,那样大家会功德无量,提出“现代茶艺学’’的目的,是为了将 “茶艺”作为载体,注入中国传统的和平与文明的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如果经过我们三十年至五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努力,世界没有强权,人类没有战争,那样,我们会功垂千古。一切热爱中国茶的人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携起手来,点起“中国现代茶艺学”的火种,并让她燃烧起来,照亮整个世界,让东方灿烂的民族茶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