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增强和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弘扬土家茶文化

增强和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弘扬土家茶文化

“我爱五峰山,九岭十八湾,湾湾号子响,岭岭茶叶香”。五峰,古属峡州,青山环抱,云雾缭绕,自古盛产上等好茶。陆羽《茶经》记载:“山南,以峡州上”。五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域,属武陵山支脉,是传统的茶叶种植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名茶好茶,也孕育了悠久的土家茶文化。

五峰有2000多年的茶叶生产史,早在公元1600年,英国商人就不远万里,慕名而来,置厂设铺,经营采花富硒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采花毛尖集团。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土家茶文化。每临万物复苏季节,在茶乡不论是到白云深处的羊肠小径上踏春,还是在山寨小巷田头地角散步,绿色的沸腾里处处飘溢着淡淡的幽香。在集镇,有茶行、茶店、茶馆、茶楼、茶市和茶集;在乡村,有茶亭、茶庄、茶园、茶山和茶驿。茶能清心提神激发灵感,唱的人多了,自然又出现了茶联、茶诗、茶谜、茶令、茶灯舞、茶歌、茶道等各种妙趣横生而内涵博大的土家茶文化现象。

闻名全国的五峰采花山歌,便是茶文化的体系之一。采花山歌有两种,一种是表演性质的,即逢节日场期绿男绿女对唱的那种,伴了锣鼓,咚锵激越,欢实且红火,内容未免有些单调。这种形式一般赛歌或歌会。第二种便是喊的,在采茶的茶园里使劲地喊唱。男一嗓女一嗓,此起彼伏,词是即兴的词,五句子、赶声子、穿号子、唢呐调,几十种曲牌是随意唱的。它不需编排和伴奏,想唱就唱想歇就歇。茶乡人营造了一个迷人的劳动氛围,让繁重的农耕生活变得有滋有味。“高山顶上一兜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茶摘哒斤四两,二茶摘哒八两八,送给幺姑做打发?”

土家山寨很多地方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各具特色的茶文化遗产。土家茶文化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民间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它的终极目的从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人间的和谐,这些和谐与其它的和谐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因此它是我们建设和谐农村和先进土家茶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根基。由于茶文化都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它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藉,以及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土家茶文化从种茶、采茶、制茶、唱茶、卖茶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茶歌贯穿其中,它是历代茶农留给人们精神财富,是研究土家地区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土家茶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早在70年代初就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帮助下,形成了一支完整的体系,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得到了发扬光大和创新。近几年来,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茶文化很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促其快速发展。很多人进茶乡是寻着茶歌而来搞开发,购茶的是循着歌香而来的。

因此,和谐社会下的土家茶文化,应当是以弘扬茶文化为主。那么,新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模式应是怎样呢?

笔者认为,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用“三个代表”的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极进行茶文化的保留、发扬与创新,不断增强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慨括:

一、弘扬和谐的茶文化须做到“三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已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没有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全面实现。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必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基因。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引导社会全体成员强化共同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环境。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精神,丰富广大土家人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土家茶文化品位,为此,增强和谐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弘扬和谐土家茶文化应坚持做到:

1、要树立全新理念,打牢和谐土家茶文化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和谐土家茶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深刻认识当前社会的深刻变化和特点,深刻认识公仆与群众的本质关系,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在组织和领导和谐土家茶文化的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诚地关心人、尊重人,让每个社会成员都充分享有良好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享有社会公平和正义,激活人们在和谐文化中的创造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共同为社会发展尽心尽力,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同时,在组织和领导和谐土家茶文化中要紧密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士气,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还要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才能增强和谐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和谐土家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

2、要倡导和谐精神,提升和谐土家茶文化的大众理性。在弘扬土家茶文化的过程中,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必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上下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要积极引导社会舆情,提升大众理性,形成人们秩序、明理、守法的社会心态,深刻领会和谐的精神要素,这才是和谐土家茶文化得到弘扬的前提。

3、要丰富人们精神内涵,营造和谐茶文化的良好精神家园。和谐茶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人们赖以依附的精神家园。和谐文化对个体而言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社会而言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要坚持用和谐茶文化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培养人们和谐的价值取向,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营造和谐友爱、宽容谅解的社会氛围,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和谐茶文化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增强和谐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当代的和谐茶文化,其功能是培育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因为,文化的功能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如何,最终取决于该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目前,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和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必然出现许多新变化。我们土家族茶乡现阶段的主流思想文化观念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与先进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东西。如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巧思想,以及一些带有迷信、愚昧、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要真正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把广大茶农凝聚到先进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就必须在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广大茶农自觉地接受先进文化。

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土家山寨已进入全面建设新农村、小康社会,土家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升为主要的和基本的需求。能否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当代先进文化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因素。

在土家茶乡要使特色文化增强其和谐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首先必须解决好文化建设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创造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之中。社会主义茶文化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谐的茶文化不仅来源于人民群众,而且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发展和谐茶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愉悦身心,属教于乐。只有紧紧围绕其需求,不断生产出既符合茶文化发展规律又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人民才会喜欢它。

其次,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兼顾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处理好先进性和一般性的关系。茶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但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以及不同年龄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让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并积极参与,是茶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土家人和谐茶文化的建设应照顾到不同社会群众的不同需要,发展形式多样、层次不同、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受到教育。

第三、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群众的文化需要进行引导。从精神文化需要的性质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向上的,另一类是消极的有害的。因此在建设中,对于健康向上,应大力予以满足;而对于后者,必须进行纠正。要通过和谐茶文化的建设,引导群众文化消费,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精神文化需要,什么是积极向上的文化需要,什么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观念。

第四、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代土家茶乡,先进的茶文化是最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有利于的提高茶农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努力为人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精神文化支持。人的素质提高了,那么更利于和谐茶文化的发扬光大,更健康,更丰富多彩。

四、用创新的文化成果吸引凝聚茶农

创新是和谐茶文化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和谐茶文化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感受召力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创新,首先要处理好文化与实践的关系。文化既反映现实,又服务于现实。要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实践,以创新的意识服务于茶农,茶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增强茶文化的时代感。文化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积极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文化成果吸引人感召人。

创新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在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茶文化发展的一切积极的成果基础上,才能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但对待传统,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既要反对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又要反对食古不化、厚古薄今的做法。要对传统茶文化进行现代转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创新,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成为今天进行茶文化创新的资源。

和谐土家茶文化的创新,必须是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否则是没有前途和生命力的。群众文化不达到喜闻乐见,属教于乐,是既不可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也不会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五、创造在基层 希望在民间

创造在基层 ,希望在民间。和谐土家茶文化也应该在茶乡农村繁荣。因此要为土家山寨民间的茶文化发展加油助威。着眼于基层民间,是繁荣土家茶文化出力的关键。

1、土家山寨的茶文化是一各群众性的文化,它离不开广大茶农群众的踊跃参与。只有让茶农参与文化,才能体现活动主体的广泛性、和谐性。以采花山歌为例,如果不是广大茶农的广泛参与,就没有当初的声势名气,就没有众多的新老歌手,就没有传承与创新,也就没有现在现代的山歌,因此,没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茶文化是不能让广大茶农广泛参与的,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只有让农民享受文化,才能体现文化工作的特性。土家茶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茶农,早已不满足以往“送文化下乡”时那种当被动看客的角色,也不满足于“唱唱跳跳读读报”的文化活动,而是热衷于“健美健身天天到,培训比赛月月搞,大型活动季季有,可上大学进夜校,打打腰鼓踩高跷,玩过音响玩电脑”渴望把自己的茶农新形象展示给世人。

基于当今茶农这种角色转换的需求,新时期的茶文化组织者要把传统性通俗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实际,既可吸引更多的茶农参与其中,又力求使活动雅俗共赏。

3、只有让茶农创造文化,才能体现活动意愿的主动性。“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这是原文化部长孙家正对基层文化的整体文化中的作用的评价。广袤的田野茶园生机盎然,蕴藏着一大批深怀绝技的乡间文体人才,土家农民除了欣赏、享受文化娱乐外,更有创造文化、施展个人才能的愿望。因此,和谐的茶文化必须注重茶农的创造性,顺应茶农的意愿,用先进的思想加以引导,与时俱进的推荐出新,这样的农村文化才能被茶农所接受,为茶农所喜爱,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必须同西方文化进行竟争,以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丰富的茶文化成果和活泼的茶文化形式,吸引人和感受召人。

在我们土家茶乡,是一个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不灵、且交通不便之地,要使丰富的茶文化教育为经济更好地服务,因此,必须要重视茶文化的研究与创新,使这一特色文化之花香遍神洲大地,香遍全世界!

TOP

增强和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弘扬土家茶文化

弘扬土家茶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