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茶筵席設計的格調(文/范增平)

茶筵席設計的格調(文/范增平)

(文/ 范增平)


 


 


 


 



 


 


 


 


       茶筵席設計決定茶會格調的高低,沒有有格調的茶筵席設計,就不會有有格調的茶會,參加沒有格調的茶會,人就不會有格調。茶筵席設計格調高,茶會就雅,茶會雅,參加茶會的人才會雅。



        格調含有品味的意思,雖然格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但是,再高、再隱密的格調,都可以用某種形式體現出來,高格調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內容、藝術的設計,格調高雅,也顯示人的品格、風範的高貴,人在創造格調,格調也創造個人,格調取決於作者的思想境界,藝術造詣,文學修養,審美理念,是總匯體現;也取決於作者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我們必須學會追求高尚,追求美德;學會行為舉止如何才是得體,才不會失格。



        格調,對人是指風格或品格;對作品是指特點的綜合表現。就詞語來解釋,格是準則、標準;調是儀態、風格。分門別類稱格,高低抑揚稱調。“格調”可以是英文的“CLASS”這個字來解釋。在英語中,這個字詞既有階級、階層和等級的意思,也含有格調的意思,說一個人是否“classy”或一個人有沒有“class”,並不是說他或她的社會地位和階層高或低,而是說他或她有沒有品味和格調,通過人的品味和格調來判斷他或她所屬的社會階層,反之,正是人的生活品味和格調決定了人們所屬的社會階層。



        生活中有些事格調高,有些事格調低,有時候可以升格,有時候可以降調,要靠日積月累修養而來。格調有時是一種框架,假如我們重視格調高的東西,自然而然自己的格調就能提升,高下自現。辦茶會,以茶會友,就是為結交有格調的人,說白了就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先選好自己的位置。有了格調,可以追求那種有格調的快樂,還能讓更多人快樂。因此,對於茶筵席設計來說,必須要有格調,而提升格調也是要緊的事,設計的茶席作品是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的最高體現,格調不高的茶席設計作品,只會淪為濫竽充數的評斷。



    但茶筵席設計也不能為格調而格調,設計畢竟要實用,切合主題;如果格調很高雅,卻離題太遠,不知設計些啥?還不如格調低點,切合主題來得實際些。


         至於茶筵席設計的格調要怎樣去決定,首先,就要考慮到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茶文化主要包含儒家、道家、佛家思想。茶筵席設計中心思想,就是應該表現中華文化的特色,以“溫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儒學為基礎;以“順應自然、清微淡遠”的道家思想為風格;以“蘊籍空靈、真如韻味”為境界,不食古不化,也不超前標新立異,結合現代的方法和觀念,設計內容,即要有精闢充實的理論,又要有窮行盡變的實物,清新淡遠的意境,從而使結構和風格一致,傳統和現代統一,表現多樣,各有特色,具有詩情畫意,幽雅含蓄的綜合表現,以追求格調的完美。



        茶筵席設計要有格調,設計者必須具備豐富的茶葉知識,並有開闊的眼界,對人以誠相待,不拘泥於某種專業領域,什麼都不懂的人,無論如何也設計不出有格調的茶筵席。格調不是說得多,或者什麼都不說,而是一個心存善意,為人坦誠,胸襟寬闊的茶人,融匯其藝術造詣,文史修養,審美理念等等之後,綜合顯示出來的一種東西。



        設計有格調的茶筵席作品,才能結交有格調的茶友。


 


     (201204海峽茶道刊出)

TOP

范增平:茶席设计非艺术

    


 


        目前所谓的“茶席设计”是随着茶艺表演活动而流行起来的新名词。广义的“茶席设计”可以说就是“茶艺馆设计”;狭义地说是布置与茶艺相宜的茶席、茶桌,供沏茶、饮茶空间的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明确地说,就是以茶叶为灵魂,以茶器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布置有独立主题,具美感的茶艺整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动态的茶艺演示,以静态的茶席配合动态的茶艺演示,动静相融,完美地体现茶的魅力和茶的精神。因此,“茶席设计”必须具有丰富的功能性和美感要求,以“茶席设计”这个词来概括表示是不够准确的。


 


  一床茶筵席作品,主要是传递以茶会友的信息,完美表现茶的特质,完成茶会任务,不管它有多绚丽多彩,也不能算是艺术。


 


  艺术和设计的差别,在于艺术是供人观赏,陶冶心性,让人看了之后,得到一种感受,领会它是一种品味。而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是为了有效地传递信息,激发观众参与做某些事情,所以设计作品需要“诠释”。


 


  一位设计师准备创作新作品时,几乎都有一个固定的起点,不管是文字、图画、灵感或行动,同时设计的过程是要经历情报的收集及分析,再将不同的情报筑起一件作品。所以有人说设计是“情报的建筑”。


 


  设计是一种可以传授并学习的能力。一个设计作品,即使没有品味,只要能够完成设计所要传递的目标,就可以说是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优秀的设计作品,受众可以理解设计师的准确信息,它就是成功的作品了。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这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些视觉吸引力,能摆在那里供人欣赏,引以为豪。


 


  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来创作视觉作品,但他们创作的理由却截然不同。设计是有目的的,因对象的不同所做的创作表现也不同,创作者表达的方式往往参酌现实环境的趋势或品味,设计必须在最大的限制当中寻求最大的自由。设计虽然需要具备美感,但必须具备实用性。设计师的设计一定有他的用意,就是他的目的了。


 


  艺术和设计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的目的不同:艺术家创造作品并不是出售产品或推广服务,仅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所要传递的信息是观点,而不是事实,艺术是一种感性创作;设计是一种知性的作品。优秀的艺术是一种天赋;优秀的设计是一种能力。


 


  “茶席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茶会的完美结局。“茶席设计”首先根据茶会的主题、名称发想。其次,如何将茶会的体统与主题在设计中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茶会的体统是:泡茶、插花、挂画、焚香,四艺的整体出现。


 


  一、泡茶,泡茶需具备四个要素:


 


  1、茶叶。茶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茶的魅力,展现茶的精神。所以,茶叶是茶席中的灵魂,也是设计的重心,选定茶叶才能就这个重心来发想、选主题、构思茶席。


 


        2、茶器。茶器是“茶席设计”的重要构成部分,选择时应注意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铺垫。铺在茶器下的垫巾,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一般以布艺为主。


 


        4、背景。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根据茶席的主题来定背景。


 


 


  二、插花。“茶室之花”或“茶会之花”不同于一般的插花,茶艺插花雅化了环境,更烘托茶会的主题。


 


  三、焚香。茶事活动中通过焚香可以使环境更幽雅,气氛更肃穆。


 


  四、挂画。在屏风上悬挂与茶会主题相关的字画。


 


  此外,“茶席设计”还可以根据茶会的主题来增做摆设,加强空间的美感和氛围,例如:雅石、盆景,生活用品、艺术品、宗教用品等等。


 


  如此看来,“茶席设计”如果不具有功能性,只是件艺术品,那是说不通的。艺术品只为自己存在,而“茶席”是一床作为茶与人媒介的茶筵席。


 


 


摘自海峡茶道 2011年第12期



 

TOP

范增平:為什麼要茶席設計?

 


        喝茶就喝茶,哪來那麼多規矩,還要什麼「茶席設計」?近年來,高級茶藝師培訓的課程中,茶席設計已列為重要的新課題,是茶藝師應具備的技能,也成為熱門的學科。為什麼要有茶席設計呢?



        舉辦茶會,參加茶會是一個茶人應有的素養,為了提昇生活品質,學習茶藝是很重要的功課,茶藝是生活美學中操作性較強,較具藝術表現空間的一門學問。舉辦“以茶會友”並能呈現茶藝形式的聚會是學習茶藝的具體實踐,也是茶藝的體現,這種聚會即稱之為“茶會”。



        一個完整的茶會必須要有掛畫、插花、焚香、點茶四藝共同出現,才是茶藝形式表現的體統,沒有體統的茶會不成樣子。四藝的彼此呼應、相互配合,以烘托茶會的主題,使茶藝的形式表現更為完美,茶會更為成功。具體的說,茶會需要進行設計,這項設計,包括茶筵、茶席及品茶環境的藝術設計。茶筵是指茶桌的全部;茶席是指圍繞茶桌席位的全部;品茶環境,是指環繞著茶會周圍,對茶筵席會產生影響的情況和條件,包含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設計茶會,包含室內裝飾設計與室外景觀設計,總的來說,就是“品茗環境設計”。在中華茶藝三段十八步演繹中,品茶環境設計是準備階段的工作。



       一個成功的茶會必要有一個完善的茶席設計,茶席設計是依據茶會的需要而產生,往往代表這次茶會的意義和風格;因此,茶席是茶會的重心所在,是茶會的精神標幟,茶席設計的主題就是這次茶會的意義。茶席設計是以茶器為主體,在一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共同組成一個茶藝環境整體。設計茶席必竟是為進行茶藝操作、品飲茗茶而設計,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實用性,茶席雖然是一種物質形態;但,也是一種裝置藝術,為藝術形態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形式。掌握茶席設計的基本結構、方法和藝術表現技巧,對於運用這一形式來表現充實多彩的茶藝內容,有著極大的創造意義和作用。



        當茶席獨立展示時,茶席即作為審美的客體;當茶席被作為手段進行茶藝演繹,共同完成茶的內涵表達時,又成為審美的部分客體,茶席與茶藝演繹常常互為審美的主客體存在;靜態的茶席通過動態的茶藝演繹,動靜相融地使茶在泡飲過程中,更加完美地呈現出茶的藝術特質、茶藝的魅力和精神。



        當今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應該從對茶文化資料的詮釋、茶葉知識的彙編中走出來,轉向對茶文化實踐的茶藝上,茶藝是茶文化實踐的主體,茶會又是茶藝最具體的呈現。目前,茶會風行,茶席設計是茶文化的新興學科,具有很大的實用性,茶席設計的研究與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茶席設計符合茶藝教學的需要。



       茶藝已經形成一門學科,在講授茶藝學有關品茗環境佈置、茶藝體統等課程時,都是以茶席設計為主要重點,茶席設計具體而微,符合茶藝教學的需要,在茶藝學學科建設中,具有關鍵的作用。



        二、茶席設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屬於環境藝術設計的一環。



        茶席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實踐內容較多方面且豐富的課程。環境設計已形成室內與室外環境設計兩個專業,在繼承強調寬基礎厚積累的環境藝術設計基礎上,強化專業方向的深入研究,為建立室內設計和環境景觀設計的理論研究,茶席設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三、茶席設計為庶民帶來成就感。



        具有藝術涵養的人,都為社會所尊敬,藝術是精緻的「雅文化」,學習藝術是一種專業,非一般庶民所能。部分喜愛藝術而沒有能力或機會學習者,待有條件的時候,往往以學習傳統茶藝、花道、香道、園林等作為第二興趣,茶席設計是很能表現成就感的設計藝術,也是很能得到庶民愉悅的一種“亞藝術”。滿足於庶民的藝術成就感。 



        四、茶席設計是茶室建築造址的參考元素。



        茶室建築造址,一方面要求契合地理、地形的天然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舉辦茶會、設置茶席的人文要求。不論選在市中心還是郊外風景名勝區,建築形式要輕靈、通透,與環境取得積極的和諧;建築造型要求以坡屋面為主,色彩淡雅、明亮、整潔、清靜、優雅等基本條件,水電供應方便,能使茶席設計表現清貴而非富貴為原則。


 


(20100923完稿201010海峽茶道56期刊出)


 


 


 



 

TOP

《自然環境中的茶席設計 范增平》

 


       從北宋開始,掛畫、插花、焚香、點茶四藝就共同出現,被稱為文人社交圈的“四般閒事”;也被視為是文人在藝事方面的修為及評斷文人生活品味高低的標準,近代茶藝出現後,這“四般閒事”就成為茶藝的體統。茶席設計須與掛畫、插花、焚香、點茶等四藝充分搭配,才是一個完整的茶會,也更加呈現出茶會的完美。



        舉辦一個茶會,首先要確立主題,也就是舉辦這個茶會的意義和目的。茶會的主題構建在五個要素上:


 


        1、什麼人喝茶?


 


        2、什麼時間喝茶?


 


        3、在什麼地方喝茶?


 


        4、為什麼喝茶?


 


         5、如何喝茶暨喝什麼茶?


 


        茶會的主題確定了,茶席設計就著手進行,主題與茶席設計有著密切的關係。



        茶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品茶環境的幽雅意境,滿足茶飲情境的需要,茶席設計也是“場所藝術”的一項。在實踐設計時,所須考慮到的元素,包含茶器、茶道具及可見、不可見的空間部分,如活動範圍、氛圍、聲、光、電、熱、風、雨、雲等影響人的視覺、聽覺、觸角、心理、生理和物理等諸多因素。



        設計茶席時,根據茶會的主題,就題發揮,以人為體,以物為用,以茶為主角,輸入情感,體現人情味,把品茶環境上昇到品茶意境,追求環境中的情調,烘托民族的風格,體現設計者的個性,更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設計出使茶會增色的作品;因此,茶席除了形式美之外,還有功能、空氣、聲音、溫度、氣味等因素也須綜合考慮。茶席設計是茶藝的重要呈現,就“茶藝”整體來說,既有視覺的,也有聽覺的,還有嗅覺的;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更是動靜結合的,一項非合作不可的綜合創造藝術。



        茶席設計也是環境藝術的一部分,一位茶席設計師也是環境藝術家,應具有綜合才智,以避免建築師多注重單體,規劃師少顧及細節,藝術家漠視實用與技術的通病,把建築師側重的功能性和藝術家側重的審美觀,完整地、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樣的環境藝術設計才是完美的作品。



       自古以來,幾乎所有表現品茶內容的圖畫,都將茶席置於幽雅的自然環境中。如: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宋家莊馮道真墓室東壁南端壁畫《童子侍茶圖》,室外幾株新竹前,一塊碩大的假山石後,茶席設置於此,離離散紅的桃花掩映於旁,擺放有致的茶器展現在茶席上,潔淨的茶碗疊扣整齊,瓷質茶倉上貼著“茶末”的字條,精緻的茶食盤上,擺放著茶果、茶點,對稱地放在茶倉的兩側,茶筅、茶則、茶盞、茶爐、茶釜等配置齊全,是一個錯落有致,較完整的茶席設計,不僅將茶席設置於自然界中,也把一些取形捉意於自然界的藝品佈置在茶席之中。



        宋代,劉松年的《博古圖》,在室外高大的松樹下,除擺置有茶席,還擺置了大量的古玩、文物,可見相關工藝品不僅能提升品茶的雅境,更能使茶席符合文人雅士們會心、鑒賞的品位要求。



        宋徽宗的《文會圖》上,寬大的茶席,眾多的茶客,擺放豐富的茶席,表現了皇家茶宴之盛大景象。茶席上,除了典型的宋代茶瓶“湯提點”、帶托茶盞、銀製茶則及茶碟外,盤大果碩的茶點、茶果也顯示茶會的盛況;特別是幾盆插花,舒展的花朵插在花器中,造型優美。畫面正中似是徽宗,正脫下外套,擼起白色內衣袖,讓內心更自由自在地享受這美妙茶會帶來的無比樂趣。



       從明、清時期的許多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宋代插花、焚香、掛畫和點茶的“四藝”,已經普遍反映在茶席的擺置中,丁雲鵬的《煮茶圖》,陳洪綬的《停琴啜茗圖》,這些表現在自然之中的茶席,為人們營造了幽雅而深遠的品茶意境。



        把茶席融於自然之中,一邊品茗,一邊悠閒地觀賞環境的幽美,若還有琴、簫奏樂,更是幽閒自得,使人放鬆心情,平靜心態。偉大而又美妙的大自然,人們崇拜自然、喜愛親近自然,在自然環境中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這就是茶人將自然的景物融於茶席中的情結。


 


 


(20100928完稿201101海峽茶道59期刊出)


 


 


 


 


 



 

TOP

《什麼是茶席設計? 范增平》

 


         今天所說的“茶席設計”,是包含古代的“筵”和“席”的全部,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茶筵席設計”;既然已經通俗化了,只好將就把“茶席”視為“茶筵席”的省略吧!



        至於,“茶席”這個詞的由來,應該是1970年代末,茶藝出現之後的說法。在茶文化發展史上,過去並沒有出現茶席一詞。當代,“茶席”一詞首次在文本上出現,當以浙江童啟慶教授編著的《影像中國茶道》,該文本說,“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操作場所、客人坐席,以及所需氣氛的環境佈置。



        中國,在隋、唐以前沒有桌、椅,人們飲食作息時,在地面上先鋪上一面竹類編織的舖蓋叫“筵”,加舖在筵上規格較小的叫“席”,宴飲時,座位設在席子上,食品放在席前的筵上,人們席地坐飲。後來使用桌椅,宴飲由地面升高到桌上進行。明、清時,宴飲形式雖然改變了,宴席仍沿稱為“筵席”,座位仍沿稱“席位”。清朝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安能鬱鬱久居此耶!”可見,由古代的“筵席”而引申出“茶席”這一詞。



        根據《茶藝學》的說法:“泡茶的程序和禮儀是茶藝形式部分很重要的表現。”茶席是茶藝表現的場所,是為表現茶藝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規劃的一個場所,包括從事泡茶、品飲兼及奉茶而設的桌椅和地面的空間,不是任意一個泡茶的場所都可稱為茶席,必須經過規劃的茶藝表現場所,才能稱作“茶席”。



        茶席的概念出現後,“茶席設計”也就應運而生。設計與這次茶會時間、空間情境貼近的茶藝表現場所,就稱為「茶席設計」,所謂“茶會”,是指一個“以茶會友”,並能呈現茶藝形式的聚會。



        至於,“設計(design)”這個詞,是由日文裡以漢字翻譯“design”這個字而成。日文在翻譯“design”這個字時,除了“設計”這個詞以外,也曾用“意匠”、“圖案”、“構成”、“造形”等等漢字所組成的詞來表示。所以,在了解什麼是“設計”時,我們可以先對這些字詞來解釋。英語的design是源自拉丁語de-sinare而來,是“作-記號”的意思,在十六世紀,義大利文desegno 開始有現今design的含意,後經由法文的中介,而為英文所引用,成為現在英文的design。日文裡漢字的“設計”指設定具體目標而後依計畫以(製造)實物來達成目標的含意。



      中文來講“設計”兩字,是“言役、言十”會意而成,是表達以思考、以言語來完成具體的計算。所以,“設計”指“人為設定,先行計算,預估 達成”的含意。就“設計學”來說設計,是指一種具有美感、使用與紀念功能的造形活動。 



        如果從西方“設計”的發展來看,從文藝復興開始,就慢慢的形成以建築專業技藝為首,並結合繪畫專業技藝與雕塑專業技藝的承傳,三者合稱為造形藝術,合稱為設計,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比較容易了解“設計就是具有美感、使用與紀念功能的造形或營造活動”了。



       茶席設計的結構是由空間(space)和特性(character)所組成,是茶藝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茶藝表現的基礎,包括動態的行茶方式規畫與靜態的品茗環境裝置,大都屬於茶藝靜態表現的部分。由於設計的部分,受限於室內空間的材料、格局方向等條件,所以必須活用美學和創意思考,同時要考慮茶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應以茶作為主角,以茶藝作為設計的重心,將茶飲活動置於一定的環境中,賦予它不同藝術的要求。
茶席設計,是以場地、材料和情感為主要構成條件,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的形式,傳達出來一定的感官感受,實用的、可操作的,合乎藝術設計學理的綜合展示藝術。其目的是為了泡好一壺茶,享受一杯茶。是空間美學的一部分,“設計藝術學”中跨門類的學科,主要包含裝置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等等。



        茶席設計,是人們在茶飲活動中,有計劃地運用心智、創意、統合、協調、技術和資源創作出超乎現有的實物,達成更美好的品茶需要,其本身具有很大的藝術表現空間,必須要有美感經驗、使用功能與紀念意義,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並非拼湊一些茶道具炫人耳目,展示出來的一個“作品”。



        簡單的說,茶席設計就是以茶飲活動為目的的創作行為。


 


(201012海峽茶道58期刊出)


 


 



 

TOP

《如何擺置茶桌上的茶器皿 范增平》

 


       茶桌,是指茶會擺置泡茶和飲茶器具以便於操作泡茶和飲茶的地方。古時候還沒有桌、椅前,鋪設蓆子在地上,人坐在蓆上稱「蓆位」,擺在地上第一層的蓆子稱「筵」,筵上擺放飲食物品,人圍繞四周坐下,各自飲食或相會合飲食。



        漢朝靈帝時期(168-189年),我國出現了椅子,桌子也差不多時期出現。桌、椅出現後,取代了筵蓆,人們開始坐在椅子上,飲食器皿擺在桌子上,形成圍桌合飲的方式。明朝盛行散茶壺泡,圍桌合飲更是順理成章了。



       茶器皿,是指煮茶和飲茶的器具,壺、杯、碗等。古代泡茶器皿非常豐富,有金屬的金壺,銀壺,銅壺,錫壺,合金壺;也有陶瓷的瓷壺、紫砂瓷等;還有漆器,玉器,水晶,瑪瑙等茶器,這些茶器也有無窮的品色。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歡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斟入瓷杯飲用。江南一帶,普遍喜愛喝綠茶,多用玻璃杯泡茶。西南地區,四川、重慶等地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碗托三部分組成。福建、廣東、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好烏龍茶,都用紫砂器具。



        陸羽《茶經》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如今已方便省略許多,取水可用自來水,煮水可用隨手泡的電壺等,只需12種就可以了。通常不外茶壺、茶杯(茶碗、茶盅、茶盞)、壺承、茶海又名公道杯、蓋置、杯託、茶匙、茶則、茶荷、水方、煮水器、茶倉等泡茶、飲茶的器皿;還有一些配套的茶具,沾水用的茶巾,放置茶杯用的茶盤,覆蓋茶器的方巾,鋪在茶桌上的桌巾,墊茶器的墊巾等。



        茶藝用的茶桌,以長90公分,寬60公分,加減2公分為原則,高度較辦公桌、餐桌矮4公分。長與寬的比率成最美的黃金分割定律,茶桌置茶室東座,即進門的左手面。



       茶藝的體統,包含插花、點香、掛畫、泡茶,完整地呈現。插花置茶藝師的右後方;點香置茶藝師的左後方,香臺要高於花臺,茶掛懸掛於茶藝師後方中央稍偏右處。



        茶桌面劃分為九格,茶藝師坐在靠茶桌內沿正中軸座位,煮水器在左邊,水方置桌面左邊的第二格與煮水器成斜線上,茶壺置茶桌的中軸線上靠茶師前沿,即中間靠茶藝師的第一格,茶海置茶桌面中間的第二格與茶壺成斜線上,茶杯、杯托、茶巾、茶則、茶匙、茶倉等輔器,置茶桌面右邊靠茶藝師的第一、二格,將茶器依序在左右各就各位擺置,茶器在茶桌上形成陰陽五行的太極完美圖形狀態,茶藝師在操作茶器之間,動作與茶器相對平衡地轉化,就會呈現優美而有利的結果發展。操作茶器時,依從外向內,由遠而近的程序,兩手動作以曲線不交叉的手勢為原則,左右向內畫圈,形成太極運行的弧線進行,表現茶文化立論根基是在中華文化的基楚之上。



        太極由陰、陽兩元素組成,是形成天地萬物的根本;而陰陽分開來又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稱為五行。陰陽五行學說,是強調宇宙的整體概念,描繪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陰陽,是一種對立統一理論,五行,是一種普通系統論。



         中華茶藝奠基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上,而太極,陰陽五行的理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尤其是哲學、醫學、學術思想等的主要理論基礎。「太極理也,陰陽五行氣也。理必寓乎氣,氣不離乎理。」什麼是「理」?「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什麼是「氣」?「氣」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總根源。理靜,氣動;靜,動結合是中華茶藝運行的形式與內涵。



        當茶藝表演時,心平氣和,靜坐泡茶,這樣就能夠感受到理和氣的存在,理氣的運行,動作的美感。中華茶藝必須合乎美學,合乎科學,立論在優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

TOP

《茶席設計的基本認識 范增平》

 


       一場茶會結合了物質與非物質兩個方面,物質方面主要是硬件部分,非物質方面是指軟件部分,而茶會的成功與否?必須是硬件軟件相輔相承,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茶席設計,茶席設計是決定一場茶會完美與否的主要因素,茶席設計是茶會的重頭戲。



        茶席設計說難不難;說不難,其實還蠻難的。說不難,是因為一般人都有較強的表現慾,茶席設計是藉由人有意或無意間的文化行為來顯現,適足以滿足一般人自我欣賞的成就感和表現慾,它是一種裝置藝術,可以作為最順手的媒介。



      「茶席設計」是2000年以後,才逐漸被使用的一個名詞,泛指在一個特定的展覽空間,創造出具有藝術特質,並藉由與觀賞者之間的互動,可以實際應用於品茶的場所作品;因此,茶席設計除了涉及一件作品從「場地」與「時間」之中去營造自己的藝術意涵之外,這種互動還意味著一件作品對於場地與時間所能產生的重新詮釋的功能。



        茶席設計顯然已是一門「藝術」,至少是一門「准藝術」,如何欣賞「茶席設計」是一項較難回答的問題,茶席設計的最大作用是讓藝術回到大眾生活中。藝術的懂與不懂,不只是形式符號的溝通問題,真看懂一幅風景或一座雕像的人有幾個;但是,多數人可以有所感,有所好惡。欣賞藝術的理解,需要和想像以至意志等心理功能相結合;「知」需要積澱在「感」裡,藝術品的形式是它的生命核,現代藝術更是如此。



        茶席設計雖然是人人都可以動手實踐的「藝術」,但還是必須要遵守一定的規範,通常,一項稱得上為茶席設計的作品,應該有以下幾個特徵:



         1、茶席設計是對所在地點空間特質的回應。於是,「場所」是作品的第一個元素。



         2、茶席設計是一個能使觀眾置身其中的「環境」。



         3、茶席設計者根據場所的時間、空間特性,結合藝術創作思維而創作的藝術。



         4、茶席設計的整體性要求,對應獨立的空間,在視覺、聽覺、聽覺、嗅覺、感覺等方面,不受其他作品的影響和干擾。



         5、觀眾介入和參與是茶席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茶席設計與空間的參與,使空間有了不同的意義與生命。



        茶席設計是一種手法而非風格,它主要是針對一個實存空間或概念空間所進行的創作行為或手段,大都以「裝置」的方式進行創作。其實,各種形式的藝術,本質上都有相通或者說相同之處,茶席設計是屬於「觀念藝術」的一環,可以是「環境藝術」,也可以是「裝置藝術」。



        茶席設計,是在一個展覽空間以不特定物材裝配、擺置一個品茶的幽雅空間,容許這個空間中與觀賞者涉入、反覆或互動,藉空間、時間,複合媒材多元素下表現,營造非單一的創作,還強調創作者的創作理念及活力的呈現;但是,在其「特定空間」的界限下,作為一種藝術品,它的生命卻是非常短暫的,多數是暫時性的。茶席設計的展覽,雖然強調了與社會和時空進行當下對話的有機性格,但大多數的作品,它的終極命運就在展覽結束的那一刻,同時宣告結束,「壽終正寢」了,雖然如此,茶席設計也不應該是放在哪裡都可以的作品。



       「茶席設計」是「茶筵席設計」,甚至「茶會設計」的省略稱呼,品茶的美,絕不止於那一杯茶,需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配合呼應。所以,茶的美是全面的美,是超乎感官之外的美,茶席設計由此就應運而生了,即使自己一人品茶,也需要有茶席設計暨茶藝環境設計。
近年來,「茶席設計展」或者「茶席設計活動」愈來愈蓬勃,似乎人人都可以是茶席設計師,都熱切地想表現自己的藝術修養,而且往往著重於非實用面,所設計的作品,看似創作卻不實用,為什麼這樣擺,為什麼那樣擺?作品像作文,甚至猜迷,許多對「茶席設計活動」的批評也愈來愈多。



       「茶席設計」是個發展中的藝術範疇,可能形式很多,這或許是茶與生活密切而人文的含量又較多,門檻較低的緣故,我們以「包容、推動藝術活動」的心情來面對它,多給予鼓勵,只要還有許多人覺得「玩的高興」,讓大眾看看「茶席設計」發展的可能性,感受這類藝術形式的力量和內涵,也就可以了。


 


(20110609完稿07月第65期刊出)

TOP

挺不错的,学习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