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从提梁壶看曼生的人生

从提梁壶看曼生的人生


从提梁壶看曼生的人生





 


曼生提梁壶  段泥  520cc  谭泉海书画刻 刘小酩制


《宜兴陶器图谱》载录《邓秋梅砂壶全行标本》中一曼生提梁壶,壶铭曰:“左供水右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壬申之秋阿曼陀提梁壶”。该壶是为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形形制,其刻文亦是曼生写实心致,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余在蜀山西南坡顶明清古龙窑址处,得一紫砂壶残器,壶底打一方形印款,印文为:“嘉庆辛酉”,始知,紫砂前人当时有以年号为著印之款。据猜度,以是可能窑户纪念印;以是可能为某达官显宦作大事、吉事纪念用壶印。因这种年号印不可能长久烧制延用,应带有明显的纪念断代性。-在考《曼生提梁壶》,转弯提以“嘉庆辛酉”紫砂残器印文作甚?这里很可能与曼生有些关联。


嘉庆辛酉,即嘉庆六年(1810年),正是陈曼生拔贡仕途的分水岭。在此之前,陈曼生“一裘三十载,检点剧生怜”,很是有些潦倒文人相。清朝科举制度,除三年正科取进士外,尚有学正案临时于科考之后举行拔贡考试。嘉庆六年,即辛酉年,曼生拨贡,七年入京始入仕途。一般认为,陈曼生结缘紫砂壶,是嘉庆十六年(辛酉1811年春),任溧阳县宰之后。因从其时起,陈曼生才真正开始了他人生最得意生辉的日子。


曼生提梁壶铭记:“(嘉庆)壬申”,即嘉庆十七年,为陈曼生人溧阳县宰第二年。壶名曰:“左供水,有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这铭显然不是壶铭,而是壶著铭,是言志说心铭。一名为,一把提梁砂壶在适用上,不可能左来供茶水,右来斟酒浆。这铭是说-其时我曼生已得“醒时游赏醉时吟”的达人之境,另,提梁提梁,是男人用壶。暗有“提梁起,掌在手,放得下”之趣喻。至于陈曼生是否有“官场凶险,朝乾夕惕”之意,恐非外人杜撰可猜了。一般说,一官中人,流露“学仙学佛付两手”之心度,应该有“以器著左右铭,时时警化常心”之用。


噫!人生,趋利而避害,仙佛两手,信为聪明。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事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众皆认为是大吉之兆,由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乃改其斋为“桑连理馆”,由此曼生之风情可见一斑。



  陈曼生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于斋中设一巨大藏室,平日赏壶,玩壶乃至日后设计壶式均在此,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之墨宝,一日好友邵二泉赏壶之余一时兴起,曰:曼兄爱佛也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之名,取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曼生及众人皆言大妙,“阿曼陀室”便由此而诞生,从此陈曼生就成为了阿曼陀室的主人。而“阿曼陀室”也就成了陈曼生留与后人的标志性的文化标识。



  曼生时代,金石、篆刻等具有文人气息颇浓的艺术形式的流行,使印坛逐渐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并随之崛起了灿烂的流派印章。其中清代中期,由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和陈豫钟、陈曼生、赵之琛、钱松八人组成的西泠八家,就是最有影响的篆刻群体,作为清代最具影响的一个篆刻群体,西泠八家的作品在当时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而西泠八家中的陈曼生又另辟蹊径。在后来由于与杨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壶”,因此他也成为“西泠八家”中最受关注的人物。



  悠悠几千载,文人自古多风流,描绘世态万千,展抒励志情怀,托寄闲情逸致,多离不开文学与书画,或洋洋万言,或字字珠玉,或豪情泼墨,或精描细琢,得以绵绵无绝于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亦或人们所知晓的早已约定俗成,欲寄情言志、解愁、必先以文学亦或书画作品以托之,因而,每一支系文化的形成无不是千百年的积攒而成,对于没有千百年文化元素沉淀的新原素或曰新生事物,欲得到人们之认可,并形成一种文化,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则,物竞天择,唯她例外,以其独特的形态与内涵携短短几百年之年轻生命,游离却突出于传统文化发展之规律,一枝独秀,承载的却是上下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之精髓,她就是中国最具文人气质、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紫砂壶。



  而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陈曼生自己不光设计、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样,他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绝品。不仅让操练了一生的金石书法大放异彩,也圆了亲做文人紫砂壶之梦。中国紫砂史不会忘记一个名为"阿曼陀室"四方印章所留下的那四个价值连城的汉字,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大量的壶铭,不仅文切意远、简约生动,还具有切茶、切水、切壶等特点。曼生于阿曼陀室居中书一大副对联“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来描绘他品茶之心旷神怡。



  曼生寄情于紫砂壶,融情于紫砂壶,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以壶寄情之第一文人,从而也使紫砂壶成为受人推崇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关于曼生十八式有着很多种传说,而关于陈曼生也同样有着很多种传说,其中关于他的成长及情感经历的话题,一直鲜为人们所知,据传陈曼生生于浙江杭州一寻常百姓家,自小就耳闻目睹在茶的天地里,在当时的杭州,茶事盛行,因而宜兴的紫砂壶也随之在杭州大行其道,曼生满周岁时,家人将书、铜钱、算盘、毛笔等众多物品摆放在一张大桌上让其抓周,可小曼生对于身旁诸物无动于衷,径直爬向站在桌边的爷爷,爷爷顺手抱起了孙子,而曼生的小手却紧紧抱住了爷爷另一只手上所执的老茶壶,爷爷高兴地叫道:“好好好,小孙子抓壶,日后必是有福之人呀!”因壶即福之谐音,众皆欢喜,曼生抓周抓壶,或许也正是冥冥中早就注定,曼生的一生,会跟壶连在一起吧!曼生喜壶的爱好,自小就有,对于质朴俊雅紫砂壶的喜好也是天性所致,因此,陈曼生不在宜兴时就已经心系紫砂,为之倾心了。

TOP

图片看不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TOP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喝茶, 喝的是
一种心境; 
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809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