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地震后专家们怎么说?

地震后专家们怎么说?

 

汶川大地震形成机理

  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孙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 哲 发自北京


  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现状;此次地震为什么波围如此之大;此次大地震的发展趋势;反常的自然想象在地震中意味着什么?


  地震原因分析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得知地震的消息的?


  孙士?:昨天(12日)我在云南出差,在龙陵到昆明的汽车上。 地震是下午2点28分,我是38分得到信息的。我们有一个系统,地震台记录到信息后会定位、上网,然后传到我们的手机上。1976年在云南龙陵发生过7.3和7.4级地震,这次我们出差是到现场去了解当年地震的前兆。但是刚刚做这件事的时候,汶川就发生地震了。


  从2001年的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以后,我们国家的地震活动出现了与以往50年规律不一样的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地震活动大致有一个10年左右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的周期规律,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这种规律打破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了一个8.1级地震,此后,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些很罕见的平静现象。从2001年到今年之前,没有7级以上的地震,连6级、5级的地震都比较少。这种长时间大尺度的平静现象确实很令我们担忧,很显然,这个里面有一个能量积累过程。我们预感到,可能要经受到一些强震活动。因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如何来面对出现的一些异常,还是在做这样的一些工作,但是地震却来了。


  南方周末:现在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说法,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士?:地震真正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现在比较权威的认识,就是“断层说”,断层受到力的作用以后,发生破裂引起的。但是这种认识也受到了挑战,有的人认为是地幔流引起地壳产生一些破裂。地幔有一种很强大的力,它超出了地壳的压力以后就爆发出来了。所以你说这次地震的原因,就涉及到一个地震发生的原因,这个说实在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国家这么大,六七年时间都处于平静状态,那么累计的能量应该是很大了。这一次,包括在新疆和田发生的7.2级地震,早一点,1月份在西藏发生的6.9级地震,这次又是一个7.8级,实际上差不多是一个8级地震了,就是说这跟长时间的积累肯定有关系。


  南方周末:此次地震为什么波及范围如此之大?


  孙士?:其实作为一个近8级地震,波及面这么大是正常的。1920年宁夏海源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范围比这个还要大,包括整个中国包括香港都有感觉,所以这个地震并不是说有什么特殊性。不过就是因为已经近8级了,所以(波及)范围这么大,这个范围是正常的。


  震后情况分析


  南方周末:现在地震结束了,那么它的发展趋势怎么判断?


  孙士?:这次地震从它的类型上来说呢,是一种逆冲,不是走滑的。走滑的地震就是沿着断层面,它一直是滑动型的,破裂的时候比较彻底,像3月份新疆的7.2级地震,它能量释放得比较彻底,后面的余震就比较少。那么这次地震就叫逆冲,就好像这个断成两排,一排和另一排推挤,能量释放就比较不彻底。它释放的时间就比较长,往往像这种类型的地震会持续一到二个月,它要有一个慢慢衰减过程,在这个衰减过程中,一般来说不会再发生那么大的地震。但是发生5到6级的地震又是完全可能的。


  南方周末:唐山大地震以后的几个月,国内好几个地方都发生了相对比较大的地震,那么这次会不会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孙士?:1976年是连续发生了三组地震:唐山是发生了两个7.8,松潘发生了两个7.2,还有就是云南龙陵也发生了7.3和7.4二次地震。今年的情况,1月份已经发生了一个6.9级地震,3月份已经发生了一个7.2级地震,这次又发生了一个7.8级地震。那么后面是不是还会有,现在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和唐山地震的时候很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很难做出判断。所以现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根据这个地震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才能做出判断,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南方周末:伴随着地震活动会不会有其他灾害?


  孙士?:有人提出“灾害链”这个概念,就是说灾害之间是互相伴生的。这一次缅甸的飓风跟这次的地震有没有关系还不好说。也有专家研究淮河流域的大水和缅甸地区的大风有关系。淮河流域的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暖流,缅甸飓风的路径怎么会发生改变,这是不是与地震有关,这可能需要探索。


  南方周末:地震本身会不会带来自然灾害的延续?


  孙士?:那是有可能的。像1933年在那个地方发生过一个地震,是7.5级地震,是在叠溪,其实和现在地震的地方相差不远。那次地震出现了山崩,把河流都堵塞了。大量的水田都给淹没了,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像山体滑坡什么的,这一次也是,泥石流什么的都会出现。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逼近震中】美国地质调查局将震级修订为7.9级

作者: 袁玥翻译整理 发自 2008-05-14 14:27:15




5月13日,救援人员接力将一位幸存者救出。


编者按: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网站刊登了有关中国汶川地震的一个简短的访谈,访谈本身不过是泛泛而谈,但重要的是,在这次访谈后,USGS修正了原先的报告,将地震震级由7.8级提升为7.9级。主持人为斯科特·霍维兹(ScottHorvath),做客专家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哈利·本茨(HarleyBenz)博士。以下为主要内容。

  斯科特:2008年5月12日清晨,中国四川发生了7.8级地震,您能不能跟我们谈谈这次大地震的情况。

  哈利:好的。这是一场强度为7.8级的地震。它发生在中国成都以西90公里的地方,当地人口超过两百万。这次地震非常强烈,甚至连周围国家如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都有震感。

  斯科特:这个地区是不是很少发生地震?

  哈利:不,这个地区以前也曾经历过大地震。最近的一场破坏性地震发生在1989年,震级6.1级。另外1933年那里也发生过7.5级地震,造成了超过9000人死亡。应该说,这个地方的地震并不多,但发生了也不是非常出人意料。

  斯科特:请问这次地震是发生在一个已知断层或已知构造上吗?

  哈利:这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较强。在它的东边是四川盆地,这是一个很大的盆地,并且是受断层控制的盆地。这个断层绵延在盆地的西北和正西方向,我们认为这次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层(即龙门山断裂带,这次地震 的 确 发 生 于 这 个 断 裂带——编者注)或者一个构造相关的盆地分界断层。

  斯科特:很好。还有什么是我没有问到而您认为值得讲一讲的?

  哈利
:由于这次地震的强度非常大,我们预计之后还会发生很多次余震。通常媒体和公众对此都会追问,那些余震将持续多长时间?它们的震级会有多大?

  仅在这次7.8级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中,我们就记录到了超过13次余震,其中最大的一次达到6级。这些余震都发生在东北方向延伸的断层上,影响了大约100公里左右的区域。这样的情况在如此大规模地震之后是很正常的。

  通常来说,在一次地震——尤其是这种强度的地震——之后的几周到几个月时间里都会发生余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数量将随之减少,震级也会减弱。但是在余震发生的几天或几周内,也有可能发生一次很强的破坏性地震,然后带来新的余震。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袁玥翻译整理)




5月14日傍晚,正在地震后的北川中学搜救幸存者的救援人员脱下手套,拉住被压在水泥板下的高中女生,鼓励她继续坚持。


【逼近震中】长时间“强震缺失”的后果?
——地震专家眼中的汶川大地震


南方周末记者 马昌博 ,实习生 柳天伟 发自北京 2008-05-14 14:11:38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

  这场震惊全国的里氏7.8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此前已有专家说,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截至记者发稿前,余震已经发生两千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4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6.1级的余震发生在四川汶川。




5月13日,在绵竹市遵道镇,救援人员正在搜寻被埋者。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甘肃空运救援物资进灾区。

  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对本报记者说,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次地震的详细数据和反映地震破坏力度的地震烈度分布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个粗略的地震烈度分布图,该图是在未经过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的)。中国地震局的陈长林对记者说,地震烈度分布表估计1到2天就会出来。相关专家组已经到达汶川,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开始。

  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地震强度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但是现在看来,损失应该小于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造成24万人死亡。当时的震中在城市中心区下方,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所以引起的破坏很严重。而这次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没有较大的城市,当地人口10万多一点,分布相对不密集,包括汶川县在内的约二百公里长、十几公里宽的极震带,大多处于山区,由此损失会小于唐山大地震。

  另外关键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活动,这大大减少了死亡的可能性,所以你也会发现,一些地区,伤亡比较严重的是学校,因为学生们都在楼里。”中国地震局的一位专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于这次地震波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原因,中国科技大学的倪四道说,像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的8.1级地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部的城市比较有震感,而东部城市震感不是很强。四川这次地震离东部比较近,距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距离大概有1500公里。对于其他地区属于远震,即1000公里以外能感受到。而这次地震的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对低层建筑影响比较小,而现在大部分城市高层建筑很多,所以波及的城市很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分析说,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地震后专家们怎么说?




5月14日,武警战士抬着刚救出的伤员。地震灾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前,四川省北川县灾区救援工作正有序进行。

  预报很准的情况比较少见


  针对瞒报地震预测的传言,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13日说,所谓为了保证奥运前的安定局面而瞒报地震预测结果的推测“是没有道理的”。

  地震预测或预报在我国分为中、长、短、临四种,我国现在的中长期预测准确率大概是30%左右,而短临期预测率非常低,而且地震预测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上天”容易“入地”难,决定了地震预测的难度。

  现在国内的地震监测有很多种,一个是监测地震活动本身的,一个是监测地下水、重力、形变的变化等,每个省的监测网由许多台组成。“在这次地震前没有什么预报,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很正常,预报很准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少见的,除非地震有很多前震,可以(使人)警觉起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倪四道说。

  另外,我国的地震预报发布除了政府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公开发布关于地震的信息,“先由专业人员经过汇总,经过专家评委会的论证后,政府部门根据这些情报来发布预报。中长期的预报每年都报给政府做准备,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是短临预报,像半个月的尺度才能起到好的效果。”陈学忠说。

  各地政府再根据中长期的预报,以及当地的往年地震情况,在城市规划时有一个设防标准,在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做城市建筑预防工作。全国的建筑物抗震级别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主要由各地政府主导,设防是政府行为,根据当地的财力开展设防工作。

  “处于极震区的汶川等县,本来处于地震高发带,这方面的设防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这次巨大地震,显然准备是不充分的。”陈学忠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成都市离震中距离比较近,但没有比较大的伤亡和影响,可以看出这跟比较规范的大中型城市预防有关系。”

  对于农村地区的设防,全国各地情况差别很大,“一些地方还是很成问题的,基本上是不设防的,这需要政府做好引导工作”。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还有一个令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是,这次地震与三峡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是否有联系?反过来,这次地震对这些水利工程是否有影响?

  “我觉得它们在地理上隔得比较远,联系的可能性不大,没有明确的依据来说它们有联系,不可能是诱发地震,诱发地震也不可能这么远,这是纯粹的构造性地震。以前没有三峡工程时不是照样有地震吗?”陈学忠说。

  而此前长江委设计院地震处处长曾新平说,三峡大坝与汶川不在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三峡库区主要在鄂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东部,汶川处于龙门山地震带,二者在地质上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无关。

  曾新平说,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库区,一般离库岸5公里左右,最远不超过15公里。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回水不到重庆,即使产生诱发地震,也会在重庆以下地区。此前,三峡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巫山以东库区。

  重庆市新闻发言人周波十三日称,震后当地报有十七座水库存在安全隐患,而经国土部门对三峡库区二、三期已治理项目、搬迁避让项目的监测,未发现安全隐患。




5月14日,在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正将当地的重伤员护送登上直升机。


【逼近震中】汶川大地震形成机理
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孙士鋐


南方周末记者 张 哲 发自北京 2008-05-14 11:40:41


  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现状;此次地震为什么波及范围如此之大;此次大地震的发展趋势;反常的自然想象在地震中意味着什么  地震原因分析  

南方周末
:你是怎么得知地震的消息的?
  孙士鋐
:昨天(12日)我在云南出差,在龙陵到昆明的汽车上。地震是下午2点28分,我是38分得到信息的。我们有一个系统,地震台记录到信息后会定位、上网,然后传到我们的手机上。1976年在云南龙陵发生过7.3和7.4级地震,这次我们出差是到现场去了解当年地震的前兆。但是刚刚做这件事的时候,汶川就发生地震了。
  从2001年的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以后,我们国家的地震活动出现了与以往50年规律不一样的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地震活动大致有一个10年左右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的周期规律,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这种规律打破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了一个8.1级地震,此后,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些很罕见的平静现象。从2001年到今年之前,没有7级以上的地震,连6级、5级的地震都比较少。这种长时间大尺度的平静现象确实很令我们担忧,很显然,这个里面有一个能量积累过程。我们预感到,可能要经受到一些强震活动。因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如何来面对出现的一些异常,还是在做这样的一些工作,但是地震却来了。

  南方周末:现在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说法,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士鋐:地震真正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现在比较权威的认识,就是“断层说”,断层受到力的作用以后,发生破裂引起的。但是这种认识也受到了挑战,有的人认为是地幔流引起地壳产生一些破裂。地幔有一种很强大的力,它超出了地壳的压力以后就爆发出来了。所以你说这次地震的原因,就涉及到一个地震发生的原因,这个说实在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国家这么大,六七年时间都处于平静状态,那么累计的能量应该是很大了。这一次,包括在新疆和田发生的7.2级地震,早一点,1月份在东躲发生的6.9级地震,这次又是一个7.8级,实际上差不多是一个8级地震了,就是说这跟长时间的积累肯定有关系。

  南方周末:此次地震为什么波及范围如此之大?
  孙士鋐:其实作为一个近8级地震,波及面这么大是正常的。1920年宁夏海源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范围比这个还要大,包括整个中国包括香港都有感觉,所以这个地震并不是说有什么特殊性。不过就是因为已经近8级了,所以(波及)范围这么大,这个范围是正常的。

  震后情况分析  南方周末:现在地震结束了,那么它的发展趋势怎么判断?
  孙士鋐:这次地震从它的类型上来说呢,是一种逆冲,不是走滑的。走滑的地震就是沿着断层面,它一直是滑动型的,破裂的时候比较彻底,像3月份新疆的7.2级地震,它能量释放得比较彻底,后面的余震就比较少。那么这次地震就叫逆冲,就好像这个断成两排,一排和另一排推挤,能量释放就比较不彻底。它释放的时间就比较长,往往像这种类型的地震会持续一到二个月,它要有一个慢慢衰减过程,在这个衰减过程中,一般来说不会再发生那么大的地震。但是发生5到6级的地震又是完全可能的。

  南方周末:唐山大地震以后的几个月,国内好几个地方都发生了相对比较大的地震,那么这次会不会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孙士鋐:1976年是连续发生了三组地震:唐山是发生了两个7.8,松潘发生了两个7.2,还有就是云南龙陵也发生了7.3和7.4二次地震。今年的情况,1月份已经发生了一个6.9级地震,3月份已经发生了一个7.2级地震,这次又发生了一个7.8级地震。那么后面是不是还会有,现在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和唐山地震的时候很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很难做出判断。所以现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根据这个地震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才能做出判断,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南方周末:伴随着地震活动会不会有其他灾害?
  孙士鋐:有人提出“灾害链”这个概念,就是说灾害之间是互相伴生的。这一次缅甸的飓风跟这次的地震有没有关系还不好说。也有专家研究淮河流域的大水和缅甸地区的大风有关系。淮河流域的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暖流,缅甸飓风的路径怎么会发生改变,这是不是与地震有关,这可能需要探索。

  南方周末:地震本身会不会带来自然灾害的延续?
  孙士鋐:那是有可能的。像1933年在那个地方发生过一个地震,是7.5级地震,是在叠溪,其实和现在地震的地方相差不远。那次地震出现了山崩,把河流都堵塞了。大量的水田都给淹没了,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像山体滑坡什么的,这一次也是,泥石流什么的都会出现。



以上来自南方周末网站,图片来自网易。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