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

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

 


      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 叶 榕 叶锦凤 安溪县是乌龙茶的主产区,所产的铁观音,誉满国内外市场。近年在市场竞争剧烈情况下,安溪茶的销售量及卖价仍一再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安溪县人民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与创新生产工艺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促使茶叶产销两旺、长盛不衰。


 一、茶树栽培技术的改进


 


      1、是普及茶树良种。安溪县是全国有名的“茶树良种宝库”。适于制造乌龙茶的茶树品种有60多个,其中以铁观音、本山、黄旦、毛蟹等四个品种为当家栽培品种。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求,大面积发展铁观音品种,通过旧茶园换种与推广嫁接技术换种,使该品种扩大到占种植面积的40%。为茶区人民提高经济收人发挥很大的作用。


 


       2、在大力发展铁观音的同时,根据茶园不同微域地理气候及茶树生长壮弱,推广调控茶叶生产技术。进行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树冠修剪,再配套不同时期的耕作、施肥、浇水等措施,调控茶树芽梢生长期。以提高春茶与秋茶或冬片茶(低海拔茶园)产量,压缩夏茶与暑茶的产量,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还可错开茶叶采制高峰期,延长茶叶采制时间,充分发挥制茶设备的作用。


 


        3、茶树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这是近年安溪茶叶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促进茶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各地茶农都能增施有机肥、压缩施用化学氮肥,同时适当增施钙镁磷肥与钾肥,以促进茶树芽梢生长强壮,叶片肥厚,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持嫩性强。茶农反映,如此肥培管理,所采茶青制优率高,能提高香气。茶树病虫防治,做到以防为主,在冬季喷施石硫合剂封园,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春茶一般不喷施农药,而夏、秋季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选择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和无毒农药(如苦参素、印楝素等)进行喷施,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问题在安溪县已基本得到控制,为提高茶叶质量提供了好原料。


 


      二、鲜叶采摘技术的改进茶树在良好的肥培管理下,芽梢生长非常强壮,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后的茶树,芽梢猛长,每个新梢新叶达10多片,还难于形成驻芽而达不到开面。如果按传统乌龙茶采摘标准──每个芽梢带2─3叶,不仅制不出好茶,而且许多新叶留在树上而影响茶叶产量。因此,务必改进采摘技术。首先是要增加采摘批数,根据芽梢形成驻芽的不同时间,分批按传统采摘标准进行采摘。先形成中开面至大开面的芽梢先采摘,迟开面的芽梢迟采摘,以确保茶青嫩度、大小均匀一致,最后用特制的采茶刀把那些生长最强壮的芽梢从芽梢的底部割下来(在树上仅留鱼叶或一叶),及时运送到厂房,薄摊凉青、晒青。晒青结束后及时把每个枝梢上已定型的新叶片采下,而枝梗连同顶端未定型的新叶嫩芽弃掉。这种强壮芽梢采下来的叶片非常肥厚、宽大,是制造高质量乌龙茶的好原料,而且制造出来的茶叶无枝梗,初制时便于包揉,精制又无需拣梗。以目前茶叶市场价格,单片叶制造的铁观音毛茶,每公斤卖价一般都达400元以上。


 


        三、做青工序的改进 “做青”是乌龙茶内质特征形成的重要工序。按传统的做法,每批茶青要摇青4─5次,摇青力度(即转数)逐次增加,每次摇青后要摊凉,摊叶厚度也逐次增加,由每竹筛(约1平方米)摊叶1公斤增加到2─2.5公斤,每次凉青时间逐次延长,由每次1小时增加到4小时。摇青结束,叶片要达到3红7绿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质量要求也发生变化,既要求茶叶高香、滋味醇厚,又要求叶色翠绿、汤色淡黄绿、清沏明亮。为适应市场的时尚需求,安溪乌龙茶的做青工序也进行较大的改进。一是轻萎凋,减重率一般在5%左右;二是减少摇青次数与力度(即转数);根据气候湿度、茶青嫩度与调控杀青时间等因素,每批茶青筛摇2─4次,每次摇青转数适当减少,一般为传统做法?转数的一半;三是薄摊长时间凉青。每次摇青后摊凉,每竹筛(约1平方米)摊叶不超过0.5公斤。每次凉青时间3─4小时。最后一次凉青时间达8小时左右,根据气候变化情况上浮或下调2小时。做青结束,每个叶片仅10%左右形成红边红点,叶色稍泛黄、茶香稍显露,即可进人下道工序──杀青。


 


       另外,在做青间安装空调机,调控做青的温度与湿度,确保茶青新鲜。这也是近年来推广的提高茶叶品质有效措施。


 


 做青工序的改进比传统做法有如下几点优点:


 


        一是制茶质量比较稳定,制优率比较高。因为它是以薄摊凉青为主而促进茶叶内含物的变化,叶片破伤率减少,水分散发比较快又均匀,内含物质的“发酵”也就比较一致,故较容易制出好茶。即使是雨青(被雨水淋过的茶青),只要掌握好长时间薄摊自然萎凋,也可制出高香茶;


 


    二是茶叶色泽比较翠绿,符合市场时尚要求;


 


     三是技术较容易掌握,主要靠薄摊轻摇做青,易学易操作;


 


       四是操作人员不必通宵劳动,在上半夜就可完成摇青次数,下半夜可放心休息睡觉,至第二天清早,如有摇青程度不足者,再补摇青,不会影响茶叶质量。


 


       四、杀青技术的改进乌龙茶传统杀青技术是高温、闷炒、杀熟。杀青程度以手握茶叶有刺手感,揉捻后在揉盘上会出现些茶汁。而改进后的技术是高温、抖炒、杀老。所谓高温,是杀青锅或滚筒的温度达270─300℃,茶叶在锅里或滚筒里会发出似鞭炮响声;所谓抖炒是每锅或每滚筒投放茶叶量适当减少,一般为传统做法投叶量的一半,以便抖散杀青叶,加快水分蒸发;所谓杀老,即茶叶不但要杀熟,还要炒到叶片边沿有些干硬,手握茶叶不能成团,揉捻后在揉盘上会出现些碎茶粉末。所以在操作时要炒到鞭炮响声停止,而发出炒粗糠似的“沙、沙”响声,并维持约半分钟后,才能停止杀青,倒出杀青叶,进入揉捻工序。


 


        五、包揉与烘培工序的改进目前生产的乌龙茶外形,无论是铁观音茶或色种茶,都不同于以前传统乌龙茶的外形。以前乌龙茶外形仅要求条索紧结、弯曲、青蛙腿状,现在生产的乌龙茶则要求条索紧结、圆实、沉重,呈圆珠状,而且碎茶含量很少。为达到这种?外形要求,务必增加包揉与烘焙次数。因此,茶叶杀青后经短时间(约2─3分?钟)快速揉捻后,加一道摊凉与筛分工序。把碎茶粉末筛掉后,就采用速包机与包揉机反复包揉5─6次,接着用解块机解块与筛分,然后进行第一次烘焙。第一次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20℃,以后烘焙逐次降低温度。茶坯烘热后又反复包揉4─5次。如此包揉→解块→筛分→烘焙4遍,直至外形达到质量要求。最后包揉缩紧静置2─4小时或更长时间(一般是间隔一夜),待茶坯冷却、外形固定后才进行解块干燥。干燥应低温(约60─70℃)烘焙,烘至足干──茶叶含水率约2%─5%,手指捻茶即成碎末为适度,茶叶下烘摊凉后,就可包装贮运。


 


 (本文发表于《福建茶叶》2003年第3期) 作者: 叶 榕:安溪县农业资源区划办助理农艺师 叶锦凤: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TOP